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3版:杭州新闻·图说

文章导航

有传统味道,又有宜居新品质
馒头山6000多原住民的家变样了

洗去脏乱差
留住老风情

  春暖花开的“五一”,漫步在杭州馒头山社区,这个南宋风情的小镇,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老底子市井生活,居民们用13口古井水洗衣洗菜,在路边大树下聊家常,在小院里逗画眉、栽杜鹃。记者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些瞬间的美好。

  时光倒回至6个月前,彼时,这里居民的生活,还停滞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少居民仍住在危旧房里,天天生煤炉、倒痰盂,生活设施简陋。巷道逼仄,私拉的电线如蛛网,还曾出现过杭城最大的群租房。

  去年11月,馒头山地区启动综合整治。如今,从前的老屋外墙已修复一新,被刷成了白色,与屋檐及围墙上的黑瓦形成了鲜明的黑白对比。

  往里走,凤凰山脚路边的一面白色围墙上两个影壁映入眼帘,深灰色的麒麟祥云圆形图案一下子将人们带到过去的时光里。

  一旁的工人师傅们正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计算围墙的尺寸距离,看记者端着相机拍,其中一位工人笑着说:“又来拍照片了,这个影壁每天至少有十几个人会停下来拍照片呢。”看来他们的工作已经得到了居民最好的认可。

  沿着路边的岔路一直往山上走,路边几户居民在黑瓦屋檐下挂起了红灯笼,在参天大树的映衬下,仿佛一栋栋归隐山林的客栈。发现有陌生人进入,小巷深处传来此起彼伏的犬吠。

  一名小女孩从家门里走出来,看到记者正在拍摄她家阳台的花卉盆栽,开心地介绍起来:“叔叔,这些花都是我外公种的,我告诉你那边数过来的第一盆花是我种的,它叫杜鹃花。”

  梵天寺路54号,杭城曾经最大的群租房,即将变身为3000多平方米的邻里服务中心。五代吴越国名刹梵天寺的经幢下,占地一万多平方米的天然“氧吧”——馒头山社区公园也在施工,儿童游乐区、休闲广场、凉亭、游步道,孩子们的游玩区、大妈们跳广场舞的场地都有了。

  未来,馒头山社区还计划增加两个公共自行车租借点。馒头山社区的业态调整也正在进行中,在原有的文创园基础上,还将陆续引进餐饮、民宿、文创等业态。

  既传统又宜居的老杭州生活,就这样正一步步向馒头山的6000多原住民走来。


钱江晚报 杭州新闻·图说 a0003 洗去脏乱差
留住老风情
2016-05-03 12867484 2 2016年05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