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j0007版:浙中城事·金华地理

姜衙村不到300户,曾出过4个进士和数之不尽的优秀学子
祖先立下的“村规民约”,他们坚守了3000年

姜子牙的后裔们
把“尚学业”写入村训

  《八婺好家风》系列报道⑧

姜衙村不到300户,曾出过4个进士和数之不尽的优秀学子

祖先立下的“村规民约”,他们坚守了3000年

姜子牙的后裔们

把“尚学业”写入村训

  婺城区竹马乡姜衙村别号姜衙头,以史上多出百姓爱戴的官员而得名。村里250余户近800人,其中95%的人都姓姜。

  姜衙村还有另外一个名头:姜子牙后裔聚集地。为了教导族人,一代智叟姜太公就在村中推广崇学尚礼、尊老爱幼的村规民约。一次次村落更替和变迁中,家训并未遗失。

立规矩:振家声还是读书

  在姜衙村办公大楼的二楼,有个面积为308平方米的文化展示厅。祖辈先贤功绩、村中历史古迹、抗战老兵故事、敬老爱幼模范……全都展示其中。

  这个展厅将姜衙村的千年礼乐海纳其中,更承担起新时代下姜衙人的仪礼文化传承使命,成了当地百姓的精神家园。

  “每个周末,我们的文化展厅都会对外开放。”姜衙村监委会主任姜洪根告诉记者,到时好多村民都会来这逛逛。

  在姜衙村的文化展厅中,记者见到了这样一幅对联:振家声还是读书、绵世泽莫如积德。

  姜洪根说,在我们村最崇尚的就是读书。

  他们的祖先姜氏太公早早立下规矩,学子学习以及上京科考,考上后祠堂付费。据《凤林姜氏家谱》记载,为鼓励姜氏学子努力学习,民国时期这里就立下了祠堂讲学规约。

  在村训中,姜衙村就将“尚学业”这条特别提出: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尚礼,学业有成。循序渐进,学而有方,秉学黝奋,姜衙传统。

  正是坚持“尚学业”的组训,让村里人才辈出。

  古代这里出过4个进士,如今姜衙村文化展厅中还设有学子榜,记者数了数了,截止2005年,村里上过大学的就有30多位,其中不乏浙江大学这样的名校。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中,有老师、新闻工作者、软件工程师等各行各业。

重传承:爱婺剧代代吟唱

  对于村民们来说,老祖宗留下的规矩要遵守,留下的古迹也要保护。

  如今的姜衙村,节孝牌坊、经幢、姜衙禅寺……好多历史古迹都保存完好,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姜氏宗祠中,一件件制作精美的婺剧戏服。在他们看来,保护好珍惜戏服,就是保护了曾经让他们骄傲的文化。

  “很早以前,姜衙的婺剧非常有名。”姜洪根告诉记者,以前村上的“姜衙婺剧团”还被邀去各处表演。随着时代变迁,村上会唱婺剧的女子远嫁或者渐渐年长,婺剧团就没落了。

  不过,这并不代表村中人早已忘却婺剧。

  “现在我们祠堂后面还保留了满满好几箱的婺剧戏服,这都是1958年左右留下来的。”姜洪根说,每年农历6月初6,村民就会将戏服拿出来曝晒,防虫、防蛀。

  每个星期三、星期五,姜氏的一些老人还会聚集到村办公大楼前唱唱婺剧,其中不乏年轻人和小孩前来学习。

  “久而久之,大家都能吟唱几句。”姜洪根说。

  见习记者 陆欣/文

  葛跃进/摄


钱江晚报 浙中城事·金华地理 j0007 姜子牙的后裔们
把“尚学业”写入村训
2016-05-12 钱江晚报2016-05-1200006;12873974;钱江晚报2016-05-1200007;钱江晚报2016-05-1200009;钱江晚报2016-05-1200008 2 2016年05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