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j0008版:浙中城事·镜像

文章导航

让美丽复活

他曾是一个搞特种养殖的农民,后来转行成了孔雀标本制作师
为了让标本活灵活现,他先后开了50多遍水晶模具,才得到满意的“眼睛”

  让美丽复活

  他曾是一个搞特种养殖的农民,后来转行成了孔雀标本制作师

  为了让标本活灵活现,他先后开了50多遍水晶模具,才得到满意的“眼睛”

  在何建荣新建的楼房里,一只只蓝孔雀惟妙惟肖地“栖息”在木头架子上,等待自然风干。

  何建荣今年42岁,是浦江县浦南街道白石源口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同村人眼里,他是养殖户里的“潮人”,因为他从19年前就开始搞特种养殖,喂过山鸡,养过孔雀。这几年,他又悄悄搞起来标本制作,经他手完成的孔雀标本光去年一年就有好几百只。

  从养孔雀,到“存”孔雀,促使何建荣“转行”的是不舍二字。

  事实上,在搞活禽养殖的过程中,总免不了有禽类死亡。何建荣眼看着山鸡和孔雀披着华丽的外衣死去,总觉得很惋惜。于是,他萌生了制作标本的想法,留住美丽。

  为了学习标本制作,他特地跑到外地向一位生物老师“脱产”学习。学成回来后,他取得了正规的标本加工经营许可,便开始潜心研作孔雀标本。刚入行,何建荣就遇到了不少困难,虽然运用学到的理论,可以熟练地把标本制作完成,但总觉得哪里不对。

  看来看去,何建荣总算看出了门道:孔雀是孔雀,但不像活孔雀。

  为了能让标本活灵活现,他确实动足了脑筋。他每天花上几个小时蹲在孔雀园内观察,体会它们一举一动间的神韵所在;他还专门买了相机拍摄孔雀,捕捉它们最美的姿态;他不光自己琢磨,还经常向当地画家学习审美,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画家们告诉他,画画讲究“点睛之笔”。他一想,标本制作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双“好眼睛”,那标本愈发死气沉沉。

  何建荣依托浦江当地发达的水晶产业开发孔雀“眼睛” ,但苦于没有现实的活体眼睛可以参照,他只能通过大致的设想把水晶磨具开出来,再把水晶做的眼睛安装到标本上看实际效果。有时候“眼睛”大了,有时候“眼睛”小了,有时候“眼睛”呆了,何建荣花了一个多月才做出了“点睛之笔”的孔雀眼睛,前前后后光磨具就开了50多次。

  正因为近乎“处女座”般的执着,何建荣制作的孔雀标本得到了市场认可,全国各地的不少酒店、楼盘和农家庄园都来购买他的标本。何建荣说,动物标本在科学研究、文化教育、科学传播、艺术收藏和装饰等领域有广泛用途, 孔雀本身非常漂亮,而且在中国有着祥瑞的象征意义,所以很受大家喜欢,他一年能卖出几百只的孔雀标本。

  有人说,蓝孔雀标本一只可以卖到一万元左右,他听了摆摆手。“哪里有这么高?今年销量有所下降,到现在才做了100多只,只能赚一些加工费了。”

  福建、广东等地,室内装饰流行使用漂亮的蓝孔雀标本,这也是为金华的特种养殖业打开了市场。记者从当地林业部门了解到,目前蓝孔雀在金华的养殖比较普遍,存栏量超过10万羽,规模仅次于梅花鹿。

  “蓝孔雀不是我国本土物种,是从国外引进的外来种。该物种被列为浙江省省级重点保护动物,对于它的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需要到当地林业部门进行审批,获得许可才行。”金华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工作人员谢纯刚说。

  本报通讯员 胡湃 本报记者 俞跃 文/摄


钱江晚报 浙中城事·镜像 j0008 让美丽复活 2016-05-17 钱江晚报2016-05-1700006;12876768;钱江晚报2016-05-1700008;钱江晚报2016-05-1700011 2 2016年05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