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本里的国际救援队队长
昨天给宁波的孩子们上了一课
本报记者 陶悦清
小学生们想必都对这一课非常熟悉。翻开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文,向我们讲述了中国国际救援队2003年5月赴非洲阿尔及利亚地震救灾的故事。
昨天上午,“中国国际救援队”原领队、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徐德诗来到江北实验小学江花校区,与学校近500名小学生现场分享了自己亲历的救灾故事以及灾害应急知识。
“好厉害!课文里的国际救援队队长来啦!”面对从“课本”里走出的人物,孩子们不光听课记笔记,还像追“大明星”那样忙不迭地要起了签名。江北实验小学副校长陈峰说,“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目前,学校不仅整合社会资源,同时还积极利用校内家长的优秀教育资源,开起‘爸爸帮’、‘妈妈团’,为孩子们拓展各类知识与技能搭建平台。
亲述
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一次国际救援
“经过14小时长途飞行,中国国际救援队到达阿尔及利亚首都。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这是课文中描写的一幕。
而在讲座上,徐德诗则有声有色地讲演起了“现场版”:2003年当地时间5月24日,由他带队的中国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抵达阿尔及利亚。
这一次,抛开了课文生字、文脉梳理,紧张的救援工作令孩子们不禁摒住了呼吸。“里氏6.9级地震,抵达现场时,4层高的楼房都已倒得一塌糊涂。”徐德诗说,尽管因为联络中断的原因,救援队抵达时已过了黄金搜救72小时,但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废墟中仍有呼叫声,“还有搜救者!”
“我们马上派出了一名特殊的搜救队员。”还未等徐德诗说出口,孩子们马上答出了早在课本中见过的队员搜救犬“超强”。“没错,就是‘超强’!但经历了十几小时旅途的劳累,搜救犬下车时完全蔫了,为了让它尽快进入工作状态,训犬员拿出了惯用招数——逗它玩,等‘超强’兴奋了,发出吠叫声,就可以工作了!”搜索犬现场救援的细节让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最后的结局没有出乎意料,“超强”成功地发现了一名12岁小男孩,并使他顺利获救。
爸爸帮、妈妈团
都是孩子们的强大“后援团”
当天,作为中国地震局研究员的徐德诗走进校园,还有一项重要任务——为孩子们科普灾害应急准备知识。
“7·21北京特大暴雨,就在我图片中展示的这个桥洞下,淹了18辆车子……”徐德诗对在场的孩子们说,“希望你们面对暴雨等灾害,不光知道要不出门,更要明白它的严重性,并且学会正确应急,而不是泛泛而谈”。
据江北实验小学副校长陈峰介绍,实际上,江北实验小学除了把校外的专家、大咖“请进来”,近两年,还兴起了一股家长讲学的风气。
比如,“妈妈团”申报了“如何与同伴相处”、“有图画书爱上阅读”、“弟子规”亲子课等生活课程;“爸爸帮”的着眼点在科技、国防、安全、交通等社会课程;还有爷爷奶奶传承群,努力寻找宁波的地方文化传承……
“每学期2节家长讲学课堂,6年下来就是24节课”,江北实验小学副校长陈峰说,“学校在整合社会资源的同时,还积极利用校内家长的优秀教育资源,借助来自不同专业岗位,具有不同知识储备和不同视角的家长群体,帮助孩子多维度认识社会、体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