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j0006版:浙中城事·热线

这里曾是金华最大的工厂,拥有近2000名工人,里面的世界令外人好生羡慕
这片日渐萧条的工业遗存,如今开始思考转型的方向

曾经风光无限的“老汤齿”
“+”点什么才能焕发第二春

  昨天,工作了超过半个世纪的杭钢炼铁厂老一号高炉烟囱进行爆破,开启了几代杭钢人的回忆匣子。

  这样一条新闻,让200公里之外的不少金华人想起了“老汤齿”。

  金华人说的“老汤齿”,位于金华经济开发区金西区块,最早叫“浙江省建筑机械厂”,后来成了“浙江汤溪齿轮厂”,现在叫“金汤机床厂”。最鼎盛的时候,有近2000名工人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如今,虽然仍有机器在运转,但日渐萧条的厂区不得不面临转型的选择。

  昨天,钱江晚报记者走进“老汤齿”厂区,并寻访那些正在思考“老汤齿”转型的人们。

  厂区:

  半个多世纪的沧桑

  留下一片老旧的工业气息

  举目的红砖青瓦、满墙的爬山虎、锈蚀的铁门与栏杆……半个多世纪的沧桑过后,“老汤齿”的厂区里满是岁月的痕迹。

  “这里最特别的是厂房设计。”金汤机床厂负责人丁晓伟介绍,工厂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几乎汇集了当时浙江最精巧的工匠,各种建筑的构造都十分独特。”

  厂区内共有独立的大小厂房20多幢,每一幢的房梁造型各不相同。当年的建造者们巧妙地利用了人字梁中木制结构的致密,钢结构的稳固,预制梁的简洁,稳稳支撑起每一座厂房的重量,并让后人见证了建筑美学和实用性兼备的最好诠释。

  厂房与厂房之间,有一条已经废弃的铁轨。这是当年用来运送货物的,虽然现在派不上用场了,但沿着这条铁轨,可以看到“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加强管理,保障供给”、“向大庆学习”等鲜红的口号,当年工业制造的繁华场景可见一斑。

  漫步厂区,很容易就能发现惊喜:一处水塔、一则标语、一堆煤渣、一枚旧齿轮……它们安静地躺在工厂的角落里,演绎着工业遗产背后的时代巨变。

  回忆:

  厂区里那个独立的世界

  让“外面的人”好生羡慕

  “当时汤溪最有名的三个厂,一个是酒厂,一个是工具厂,再一个就是汤溪齿轮厂。”老汤溪人胡大爷回忆,三厂中又数老汤齿名气、规模最大,“厂区里医院、剧院、幼儿园、学校一应俱全,完全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厂外的人都很羡慕。”

  在胡大爷的记忆中,厂区里的生活遥不可及。“小时候就知道,这曾是汤溪乃至金华最大的一个工厂,我们只能在外面玩玩,要到厂里去玩,那是天方夜谭。”

  如今厂区的主办公楼,设立在一个老剧院之上。虽然经过装修,老剧院已经“改头换面”,但一楼大厅内还藏着一处“秘密基地”。推开尘封已久的大门,一个数千平米大的剧场展现在眼前——上下两层的结构、老旧的木质座椅、褪色的幕布……在娱乐生活匮乏的年代,这里承载了数千工人的欢笑和泪水。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老楼房,金汤机床厂要求工人在这块“宝地”上小心翼翼地生产。

  转型:

  如何延续曾有的荣光

  很多人都在思考

  很多汤溪人都希望,“老汤齿”能够在原址上延续曾有的荣光。

  几位老工人告诉记者,尽管现在厂区还能承载生产功能,但对于这些砖木结构为主的厂房来说,现代化的机器越来越成为不能承受之重,每年花费在房屋修缮上的费用就要上百万元。

  怎么办?

  有人说,可以建一个影视拍摄基地,用镜头镌刻下工业历史的发展;有人说,可以建一个工业博物馆,作为开发区的旅游点;还有人说,这里可以作为开发区金西区块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据地……

  记者了解到,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领导多次到厂区里走访,全力支持工业遗产保护,并提出了要求和建议。

  也许过不了多久,承载许多人回忆的“老汤齿”,会破茧成蝶般焕发新的生机。


钱江晚报 浙中城事·热线 j0006 曾经风光无限的“老汤齿”
“+”点什么才能焕发第二春
2016-06-16 12895646 2 2016年06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