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7版:科教·生命

85年前,我省开启“公医”之路,如今新医改仍倡导大医院坚持公益性

仁和济世,85年前这位帅哥力挺“公医”

  刚过去的周末,我省首家公立医院——浙江省中医院迎来了85周岁生日。这两天,浙江省中医院打开了平日里重重保护的院史馆,并将其转移到住院楼一楼大厅向大众展示。

  翻看医院85周年的历史,有一位充满魅力的人是必须浓墨重彩介绍的,他就是陈万里,浙江省中医院的第一任院长。85年前,就是这位“高富帅”开启了浙江的“公医”之路。

  眼下,公立医院改革成为新医改的重头戏,由首任院长陈万里首倡,后来历经85年历史沉淀的“公立医院”理念到底是什么?

  现任省中医院院长吕宾教授一言以概之为:“公立医院,是政府对普通民众的体恤关怀,是弱势群体就医的可靠保证,是公民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途径,是维护医疗公平的基本手段。具体表现为公益性、服务性、专业性及人文性。”

  生病了看医生,绝大多数人的选择是上公立医院,因为他们觉得公立医院在各方面都比较靠谱。

  为什么公立医院能给人安全感呢?最早办的公立医院是怎样的?

  让我们转动历史的巨轮,将时间回转到1931年,浙江省的第一家公立医院——浙江省立医院成立,即现在浙江省中医院的前身。

  字迹已有些模糊的黑白老照片里,首任院长陈万里西装笔挺,戴着当时知识分子标志性的黑框眼镜,讲究的“西洋头”梳得纹丝不乱,拍照时还摆起单手插裤袋的时髦pose,绝对是分分钟就能迷倒万千少女。

  然而,他的迷人之处岂止是光鲜的外表。

  他是科班出身的医生,曾担任浙江省卫生处处长、江苏省卫生署署长等要职,他又是中国“古陶瓷之父”、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他是行政官员,每日处理冗繁公务,又跋山涉水发现了龙泉越窑青瓷。他迈出了中国田野考古的第一步。他还是我国历史上风景摄影的第一人,俞平伯、叶圣陶、顾颉刚这些文学大家对他极力推崇。

  他曾做过北大的校医,临床救治无数病人;又去过厦门大学国学院做导师,讲授国学经典。抗战时他能冲到“鼠疫”第一线,与日寇的细菌战作斗争,又能在解放后埋头钻进博物馆,几十年如一日。周恩来说,故宫少不了他;叶圣陶说,文艺、戏剧、绘画、书法,他没有一项不笃好,也没有一项不竭思尽力去擘摩。看他用毛笔字书写的草书,让人惊奇这要何等功力;读他写的政论,目光之长远,胸襟之广阔,令人叹为观止。

  最最宝贵的是,1931 年,在财政紧缩的状况下,为了保存省立助产学校、省立卫生试验所及省立传染病院三个医事机构,他筹建了浙江省立医院并兼任第一任院长。而由他首倡的“公立医院”的理念,历85年历史之洪流,更加熠熠生辉。


钱江晚报 科教·生命 a0017 仁和济世,85年前这位帅哥力挺“公医” 2016-06-27 12900823 2 2016年06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