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5版:杭州新闻·民生

昨天省人民医院里,多了一群特殊的“模特”

65岁退休阿姨,走了回特殊的“T台”
他们演不好,医生会考砸

  昨天下午,浙江省人民医院医生的病历书写大赛开赛,但是与以往此类比赛不同的是,这次参赛医生面前坐着的病人,既不是医学教具,也不是门诊里的病患,而是“标准化病人”。

  “标准化病人”最简单的说法就是“医学模特”。不走T台,不穿华服,医学模特展示的是不同病症的临床表现。

  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大宏告诉钱报记者,医学模特在国外早就被普遍使用在医学教学里。“我们的医学模特队,可以说是浙江省乃至全国医疗机构中,首家拥有一定规模的医学模特队。而且他们都是社会志愿人,志愿参加进来。”

65岁阿姨变身56岁大伯,来求医问诊

  今年65岁的孟培玲阿姨,扮演的是位胃出血的男病患,名叫汪善良,56岁,平日里吸烟喝酒,当天早上因为呕出了鲜红色液体,来医院看内科医生。

  一进诊室,之前还和记者说笑的孟阿姨,立马变成了有气无力的汪善良。当医生问起汪善良测量的血压时,孟阿姨也能清楚记得数据。

  “我是在这周三下午拿到了自己所要扮演的病症和人物。”孟阿姨拿出了一张用得有些皱软的A4纸,上面打印着汪善良的个人信息和病症临床表现。

  在病症的地方,孟阿姨用各种颜色笔做了标注。其中,在病症后,孟阿姨还用铅笔写上了汪善良的过敏史,“芒果过敏、磺胺类药物过敏”,并特意用红笔修改降低了一分钟内的脉搏跳动次数。“这样医生问我问题,基本上我都可以回答上来。”

我们演不好,医生会考砸

  在孟阿姨看来,医学模特不容易当。首先是必须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孟阿姨2014年就参加了省人民医院健康教育学院的医学科普知识学习,去年底开始接受医学模特队的培训。

  “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常见的病症情况,都要学习。”孟阿姨告诉钱报记者,尽管每周都到浙江省人民医院上课,她自己还买了不少书学习。

  “病都不了解,怎么演得好,怎么让医生判断?”孟阿姨之前还扮过脑梗病人,“是Ⅲ级脑梗,我去找了主任医生,特别请教了Ⅲ级脑梗有什么样的表现。比如说话要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医生帮我抬起手后,不能一下收回去,要僵在那里。”像这次作为医学模特的首次实战,孟阿姨还和队友们时不时约着在家演练。

  孟阿姨退休前是名普通的财务人员,没太多的表演经验,就是靠练习提升。“这次我们的表演就是住院医生的考试试题,我们要演不好,医生也会考砸。他们当医生不容易,所以每次表演都要尽力到位。”

医生模特大有用处,最缺男志愿者

  医学模特还有个任务,那就是观察医生对待病人的态度。

  45岁的陈大姐就在昨天的比赛结束后,给浙江省人民医院教学部的主任应振华提了意见:“医生做完腹部检查后应该要告知下病人检查完毕,帮着拉下衣服。我演的是个有着7个月身孕的孕妇,应该检查完后帮我扶起来,不能让我傻躺着。”

  应振华告诉钱报记者,这些来自医学模特的意见他们都会统一收集反馈给医生们。

  “这批医学模特队员,是经过近六个月、32个学时的理论培训投入实战的。今年6月1日,第一期‘标准化病人’经过考核,共有36名学员结业,获得了相关证书。年纪最小的33岁,最大的70岁,还是以退休女性为主,男性才两三个人。”应振华说。

  所以,在这次大赛实战中,不少阿姨的角色是男性病人。可是一进诊室,一些粗心的医生忘了询问性别,问诊时又出现女性患者适用的问题。

  “可能有些男人觉得不好意思吧,或者觉得扮病人‘触霉头’,不愿意来。”孟阿姨分析,“但是我是觉得当医学模特,不仅可以让自己知道更多的医学知识,还能帮助医生提高水平,更好地帮助别人,何乐不为?”

  “医学模特队在我们医院的医用教学里还会发挥着更大功用,这块志愿者确实短缺,所以我们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男性朋友加入。”张大宏说。


钱江晚报 杭州新闻·民生 a0005 65岁退休阿姨,走了回特殊的“T台”
他们演不好,医生会考砸
2016-06-27 12902272 2 2016年06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