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1版:人文·文娱

西泠春拍“张充和与昆曲”专场拍卖持续到昨日凌晨3点

每一次落槌,都是一份追念

  6月25日晚上,西泠春拍的“张充和与昆曲暨中国首届戏曲艺术专场”开场前,张充和最亲密的学生之一、海外昆曲社社长陈安娜女士一身黑色旗袍,在两位友人的陪伴下,步入会场。她花了好些功夫,才在满满当当的人群中找到座位坐下。

  开拍后的半个小时里,陈安娜都在不停地为递上图录的人们签名,最后,工作人员不得不为她另外安排安静的座位。

  从25日22时至26日凌晨3时17分的5个多小时里,专场中的216件作品,以98%的总成交率,收获2750万元的总成交额。

  无论是求签名,还是买下张充和的作品、遗物,都是人们表达追念的一种方式。

西泠春拍“张充和与昆曲”专场拍卖持续到昨日凌晨3点

每一次落槌,都是一份追念

  陈安娜和记者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和张老师在一起,整整48年呐。”

  张充和在耶鲁大学任教期间,有一批研究生跟着她学昆曲,有中国人,也有不少美国人。她有时也和陈安娜一起外出演出。1988年,旅居美国的昆曲爱好者在纽约成立海外昆曲社,陈安娜担任社长,张充和则担任艺术顾问。成立二十多年来,昆曲社一直为在美国研习、保存、传扬昆曲做着积极的贡献。

  这一次,为筹集“张充和昆曲基金”的启动款,陈安娜将张充和送给她的书法、戏服、诗稿等悉数捐献,白谦慎教授也捐献了自己收藏的张充和手稿和自己的两件作品。

  专场中,还有大量张充和晚年从未公开的、最后的珍藏,全部由家属及学生友情提供,包括诸多难得一见的张充和昆曲文稿、诗文稿、文房收藏,以及其他书画家为其所作的书画。

  开拍前就有传言,有人希望能够包下整个专场,还有许多港台文化人和藏家专程赶来,希望能竞得一件张充和的手迹。

  第一件张充和手迹——书匾《度曲园》从两万元快速竞价到18万时,全场迎来第一个小高潮。陈安娜忍不住起身拍照,这件作品的最后成交价为20.7万元。

  而全场最高价的一件作品,是杨振声赠、张充和藏清乾隆十色八卦墨,以1.8万起拍60万落槌,加佣金成交价为69万元。这套清乾隆十色八卦墨是1948 年张充和与傅汉思结婚时,杨振声赠与他们的结婚礼物,张充和珍藏多年,从未使用。

  张充和手迹中最高价的一件,是她手抄的昆曲工尺谱《长生殿·惊变》,成交价59.8万元。

  对于安坐于台下的陈安娜而言,现场大屏上出现的一件又一件作品,是她和张充和老师48年间的回忆。

  记得在预展讲座的最后,她说:“不要因为时代的不同,把我们最好的东西丢掉了,昆曲是人类的文化遗产而不只是艺术,我们一定要把它当作人类遗产来好好珍惜它。无论我们的物质、科技怎样发展,文化是温暖我们精神的食粮,不要忘记了这一点。”


钱江晚报 人文·文娱 a0011 每一次落槌,都是一份追念 2016-06-27 钱江晚报2016-06-2700007;12902419 2 2016年06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