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大会”告诉你,中风的元凶可能是它
房颤有时没有任何症状,却使中风危险性大增,“三高”人群要重点防范
本报记者 郑琪
急跳、缓跳、颤抖地跳…… 心脏怎么跳,不但预示着心脏的毛病,还提示着高死亡率的中风风险。
日前,我省召开了“心跳大会”,全省乃至全国最牛的心血管专家们聚在一起,专门讨论心跳的问题。大会的专业名字叫“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学术年会”。
专家们讨论最热的一个话题是“房颤”:因为它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却会使中风危险增加近5倍。
“房颤是一种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病人的感觉是‘心脏要跳出去似的’,其最大的危害是容易形成血栓。而血栓一旦脱落,引发中风的风险很高。”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主委、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博士生导师徐耕教授说。
20%以上的中风归因于房颤
哪些人要提防看这里——
房颤是一种老年性疾病,发病率随年龄而显著增加。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为10%。近些年,房颤发病率在上升,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
徐耕教授说,现在每次坐门诊,房颤患者已占到门诊病人的1/3左右。
房颤发作时,患者易疲劳,会感到晕眩、胸闷、胸痛、心悸、气促、气短等。
更棘手的是,大部分的房颤患者是没有症状的。
“没有症状不代表房颤不需治疗。”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候任主委、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郑良荣教授说,中风是目前国际上病死率最高的疾病,其中20%以上要归因于房颤。据统计,房颤患者发生栓塞的几率是正常人的5~17倍,中风的风险增加5倍,心脏衰竭风险增加3.4倍。
那么,哪些人要警惕呢?
徐耕教授说,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也是房颤发作的重要病因。因此,“三高”人群尤其要警惕。
如果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房颤的高危人群、有没有中风风险,可以对照着房颤卒中风险分层评估表来打个分。
这个评估表的总分是6分,其中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75岁、糖尿病各占1分,先前曾有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全身性栓塞占2分,得分越高中风的风险也就越大,如果得分≥1分,就应尽早接受治疗。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确诊
最权威防治请听专家意见——
会议上专家们的共识是:对房颤进行全面管理,要重视预防、确诊、治疗三个环节。
具体如何防治,来听听我省最权威专家们的意见。
徐耕教授:首要是控制好高血压,这是很多心血管病的源头。同时改变生活方式,建议多运动,戒烟戒酒,坚持低盐和低脂的饮食习惯等。
如果是持续性房颤,做心电图就可以确诊。如果是阵发性房颤,不发作的时候,可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
傅国胜教授(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副主委、浙大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主任):近90%的血栓来自心脏一个叫“左心耳”的位置,有条件的话,可以做左心耳封堵术,把出口堵住。
沈法荣教授(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委、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院长):治疗方面,现在医学界也有很多方法。对于某些疾病如甲亢、急性酒精中毒、药物所致的房颤,在祛除病因后,房颤可能自行消失,也可能持续存在。目前药物依然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方法。
唐礼江主任医师(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常委、浙江医院心内科主任):预防中风一定要重视抗凝治疗。无论有无症状,也无论阵发、持续或永久性房颤,一定要每天坚持服用抗凝药。
郑良荣教授:现在有冷冻球囊消融术,手术只需两三个小时,安全、微创、高效。房颤消融是不开刀的微创内科手术,恢复过程通常只需要24 小时,球囊导管是专为房颤设计的,可以安全高效地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
根据美国及欧洲大型研究结果显示,冷冻球囊导管单次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术后,一年不发作的概率平均为72%,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已有超过五年的长期术后随访,以及超过2000病人参与的大型相关研究,证实了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治疗房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