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大学子探秘金华山
走进你,唱出你的好
《金华山之恋》、《金华山赋》优秀原创歌曲、辞赋征集活动正在进行中
本报记者 沈超 郎擎宇
浙师大学子探秘金华山
走进你,唱出你的好
《金华山之恋》、《金华山赋》优秀原创歌曲、辞赋征集活动正在进行中
本报记者 沈超 郎擎宇
“我们从钱江之滨起航,我们在芙蓉峰下成长。”浙师大校歌第一句中提到的“芙蓉峰”,就是金华人熟知的尖峰山,这是金华山的一个重要标志。
昨天上午,浙江师范大学举行暑期社会实践队“追寻金华山文化”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学子们将在接下来两个月时间里,为金华山文化的推广和探寻做出青年学子的独特贡献。
浙师大学子挖掘金华山文化
金华山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水文章和底蕴深厚的文化资源,同时也是金华文化的发源地与象征。远在东汉时期,金华山就已与“五岳”并列,被称作“江东名山”,到了南宋,已经名满天下,被誉为“天下名山”。贯休、陆游、徐霞客、叶圣陶等历史名人都曾游历金华山并留下脍炙人口的佳作。
去年7月上旬,金华宣布成立金华山旅游经济区,正式推出“大金华山”概念,未来的金华山将集旅游观光、森林保护、生态居住、休闲度假、低碳产业等功能于一体,打造成为一个5A级大景区,以求让这座江东名山重现徐霞客《浙游日记》中“丹枫疏密、斗锦裁霞、映叠尤异”的胜景。
据悉,此次活动中,成长于金华山下的浙师大学子将组成近50支暑期实践队,奔赴金华山及全省各地,以追寻金华山文化为主题,借《金华山之恋》、《金华山赋》优秀原创歌曲、辞赋征集活动的开展,发挥实践队队员的专业特长及视角,挖掘金华山文化内涵,促进金华山文化开发,扩大金华山文化影响,提升金华山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现场,金华市旅游局副局长周华宣布活动正式启动,并为各支实践队授旗。
第一篇《金华山赋》作者来自广州
除了师大学子在努力挖掘金华山文化内涵,还有很多人也正在紧锣密鼓地为金华山进行着创作。
记者了解到,《金华山之恋》、《金华山赋》优秀原创歌曲、辞赋征集活动从6月16日启动至今,得到了全国各地创作者的热切关注。
金华市诗词楹联学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经收到《金华山赋》投稿作品十余件。
“第一件作品是6月20日收到的,作者来自广州。”市诗词楹联学会相关责任人透露,这件作品洋洋洒洒六七百字,质量不错。在此之后,包括浙师大教授在内的诸多作者也相继出手,把金华山的自然、人文之美以辞赋的形式表现出来。
市诗词楹联学会表示,作品征集截止到11月20日,预计十月底将引来投稿高峰。
相比较而言,《金华山之恋》歌曲征集由于需要作曲、填词,并寄送小样,目前尚未接到完整作品。不过,金华市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来电咨询歌曲投稿事宜的电话很多,包括上海、嘉兴、衢州等地的词曲作家,都对创作表达了浓厚兴趣,并希望有机会来金华山亲身体验,为创作寻找更多灵感。
金华山为创作开通“绿色通道”
据了解,为配合《金华山之恋》、《金华山赋》优秀原创歌曲、辞赋全国征集活动的开展,让更多的专家学者走进金华山,感受金华山文化,体验金华山魅力,活动开展期间(即2016年6月16日~11月20日),凡是国内各省级以上音乐家协会、作家协会、诗联学会和辞赋学会的会员,金华市级音乐家协会、作家协会和诗词楹联学会的金华籍会员,来金华山采风,凭有效身份证和会员证可以免金华山19个景点门票,另有部分酒店入住优惠。
这些景区包括:
1.六洞山地下长河;2.石门槛赤松园;3.黄大仙故里黄大仙宫;4.灵羊岛;5.越龙山度假村(在建);6.双龙洞;7.冰壶洞;8.金华观;9.二仙洞;10.桃源洞;11.朝真洞;12.仙瀑洞;13.黄大仙祖宫;14.智者寺;15.赤松黄大仙;16.锦林佛手文化园;17.大佛寺;18.施光南故居;19.艾青故居。
新闻链接
《金华山之恋》、《金华山赋》优秀原创歌曲、辞赋征集
《金华山之恋》、《金华山赋》优秀原创歌曲、辞赋全国征集活动,旨在充分挖掘金华山文化内涵,讲好“金华山故事”,促进金华山文化开发,增强内聚力和软实力,让更多人走进金华山、热爱金华山。征集时间从即日起至11月20日,分歌曲、辞赋两类作品,全国所有歌曲和辞赋的创作爱好者、专家都可参加。
本次征集比赛分别设置优秀歌曲、优秀辞赋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四名,其中优秀原创歌曲最高奖金6万元,优秀辞赋最高奖金5万元。
一、《金华山之恋》征歌方式:
1.邮寄地址:浙江金华市中山路金华市文化馆《金华山之恋》原创歌曲征集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联系人:李改芳 倪丽
联系电话: 0579-82371670、82378781
2.专用邮箱:2918246498@qq.com
3.传真方式:0579-82371670
4.参赛作品尾页应附词曲作者个人简历及详细的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二、《金华山赋》征集方式:
1.投稿方式:请用电子文档投稿,在主题栏注明“金华山赋征稿”字样以及作者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否则视为无效来稿。
2.投稿专用邮箱:758289326@qq.com;联系人:陈志文(电话13806782236)
3.投稿者应保证其所投递作品为原创作者,并对该作品的整体及局部均拥有独立、完整、明确、无争议的著作权。参赛作品不得出现可能影响公正评奖的内容,在评审结果公告之前,不得在网络及任何媒体上登载,如有发现,则拒绝收录,以保证评审的公正性。获奖作品版权为主办单位所有。
4.参赛作品使用古韵与新韵均可,但不得混用。请在注释部分标明用平水韵、词韵或中华新韵。
5.评委、组委会相关人员及其近亲亲属一律不得参赛。
6.本次征文活动解释权属于主办单位,凡投稿者即视为其已同意上述所有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