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作为的懒政,亮出红灯
本报资深评论员 刘雪松
50条人命,跟公路上安装一批红绿灯相比,谁更值钱?京华时报报道说,河北沧县交警大队给了两个似是而非但放之四海皆真理的回应:一,提醒村民加强交通安全意识,“宁等三分不抢一秒,记住一看二等三通过,就能避免很多交通事故”。二,县里无权在省道上设置红绿灯,需通过沧州市请示河北省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后才能安装。
媒体披露的这个路段,正是283省道从河北沧州市往东延伸的一段近5公里的“死亡之路”。据媒体实地调查获取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这段路近11年来已经夺去至少50人的生命,每年至少有10人在该路段被撞伤,数十个家庭或失去孩子或失去主要劳动力,有的家庭接连失去3位亲人。宁等11年,也不通过基本的设施建设去争抢这些车轮底下的生命,一些部门的官僚办事节奏,已经到了无视民众生命消逝的地步,令人寒心。
媒体报道之后,有网友在这条新闻的跟帖中嘲讽道,我敢打赌,这里的红绿灯一个月内会装好。这话虽然说早了些,但真实地反映了一些职能部门不拨不动、普通人拨不动、50条生命也拨不动的官僚生态。
按照程序设计,省级公路安装红绿灯,是需要省交管部门批准同意。但是,沧县交警部门有没有向沧州市报、沧州有没有向省一级报,当地交警部门没有给出准确说法。即使上报了没批,那么,除了在红绿灯这“一根绳子上吊死”外,难道不能采取安装减速带、严格限速、电子执法、设置闪黄灯等等其他有效举措?
可能确如当地交警部门所言,红绿灯不是万能的,当地村民交通意识的强弱,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这么多车祸在此发生、这么多生命在此集中消逝,却无论如何不是一句“一停二慢三通过”能够轻松化解的。在这个路段,车祸死亡已经成为有规律的必然性,是百姓交通安全意识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双重缺失的结果。根据记者实地调查,这一路段,公路两边的两个村子,加上附近的企业,约有三四万人口,老百姓生活与道路交通的设置有着必然的关联。有一段约3公里的道路,“除西端北关桥西侧有一处红绿灯外,往东直到东关大桥东侧的20余个路口,均无红绿灯和人行横道”。
由此可见,那种将屡死屡撞的后果,单方面归咎于百姓交通意识淡薄的说辞,不仅是冷漠的,而且是荒唐的。对于当地交管部门来说,如果说在这些路段安装红绿灯的方案遇到了“红灯”,那么,建个基本的减速带设施、人行横道线标识也有“红灯”吗?即便交通设施设置处处都是“红灯”,那么,11年时间里,通过协调当地政府部门架几座人行天桥、或者挖几个地下通道,难道也要把报告打到市里省里?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而是一条接着一条生命消逝在车轮底下,始终没有在当地交管部门和政府部门的脑子里,挂起敬畏生命、敬畏责任的红灯。
50多条生命、这么多家破人亡的悲剧,此间通过这些事故所罚过的款、赔过的钱,应该足以将三五公里的路段挂满红绿灯,足以建起太多的天桥和地下通道。但是,50条生命抵不过基本的交通配套设施投入、触不动一纸“省道上设置红绿灯需要省交管部门批准”的行规,这种在生命面前的无动于衷姿态,是麻木、放纵的姿态,当地政府和职能部门应该为这些消逝的生命,付出应有的责任。该给他们的懒政亮红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