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q0006版:今日下沙·大学城

浙江工商大学考试创新

学业基础是否扎实
来试一试专业口试就知道

  本报记者 林晓莹 通讯员 王汝菲

  虽然下沙很多大学已经放假,但这几天,浙江工商大学综合楼801室外,站满了前来面试的学生。这不是上课,也不是校园招聘会,而是该校财务与会计学院管理会计专业的一场口试考试。

自我介绍、抽题答专业题、点评

整个口试过程大约十分钟

  早上八点,面试正式开始。考生进行自我介绍,谈谈自己的特长、爱好和不足。接着从100道题中抽取两题作答,这其中既有“成本动因”、“如何向领导推荐ABC法”等专业题,也有拓展题。最后由两位专业老师和一位财务总监点评并给出建议。

  第一个参加口试的财会实验班大二学生徐薇。两分钟自我介绍后,她从桌上的“专业题”和“拓展题”信封中各抽一题作答。

  随后,三位面试官就她的表现给予点评,并对其今后学习工作提出建议,前后用时大概十分钟。

  走出考场的徐薇长呼一口气,“口试使思考时间缩短,不可能像笔试一样充分字斟句酌,在考察我们表达能力的同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很大考验。老师们对我的点评一针见血,马上就要大三了,要抓紧针对改进。”

  在徐薇回答问题的时候,接下来即将口试的六位学生在考场内就坐观摩。第二位学生开始面试时,场外再增补一名进入观摩席。

  刘海生教授是“管理会计”的任课教师,这种专业口试是他经过多年探索形成的独特教学方式。

  “不少学生善于应试,到求职面试时却说不清真正学到了什么,口头表达也不够顺畅。通过专业口试,可以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为未来职场积累经验。而且,学生没法作弊,很容易看出他思考了多少,不是只要答案正确就给高分。”刘海生说。

专业口试既有互动又考验知识点

让学生从知识接受者转化为传递讲述者

  每场专业口试,刘海生都会用摄像机记录,供学生借鉴和提高。在他的课程“实现角色翻转的1231普惠式互动教学”中也有这一环。

  “1231”是什么意思?刘海生说,“1”是教师提问,提出拓展性问题;“2”是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脱稿演讲;“3”是学生提问、学生点评、教师点评;最后的“1”是课堂讲课录像。

  “专业口试是一种互动、反馈,既考查知识,也能反映优缺点,特别是财务总监担任面试官,能根据学生的表现,指出其未来职业上的不足和发展方向。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有效的增值方式。”刘海生说,“学习金字塔理论表明,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这种方式,学习效果并不是很高,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而通过消化理解再‘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掌握程度可达90%。”

  为此,刘海生拿起了“平时分”的指挥棒,引导学生课上积极脱稿发言交流,从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传递讲述者,课后自主查阅资料和提前准备,所以学生们平日也不敢懈怠。

  这次专业口试占总成绩的15%。其中,“专业题”是考试改革前的简答题、判断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等题型,“拓展题”是1231互动教学中学生查找、脱稿讲解的拓展问题。

  “上刘老师的课一门顶三门。”每次考试后,刘海生都要求学生总结体会,翻看之前的总结,学生小陈说,“刚开始抱怨压力大,过程有点难熬,但确实受益匪浅。”

  除了“管理会计”之外,该校还有“企业管理诊断”、“客户关系管理”、“中国新闻史”等课程也采用专业口试的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通过形成性评价推进过程育人,通过考试方式改革推进考核育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浙江工商大学校长陈寿灿说。


钱江晚报 今日下沙·大学城 q0006 学业基础是否扎实
来试一试专业口试就知道
2016-07-08 12908860 2 2016年07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