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q0007版:今日下沙·大学城

浙传暑期实践团队为丽水民宿拍摄一部纪录片

用镜头记录古村里的民宿故事

民宿里拍摄。

  本报记者 林晓莹 实习生 奕婷婷

  隐居幽谷山林,感受岁月静好。前不久,一个关于“一栋民宿红了,全村的柿子被抢空了”的故事刷爆了朋友圈,引来了很多“民宿控”的关注,民宿旅游作为生态旅游发展的亮点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这个夏天,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12名学生组成了“浙江生态农村民宿探访小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丽水,走访各家民宿,与这些有着美景和故事的民宿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民宿不仅美景环绕

也是心灵的居所、艺术的天堂

  扛着两台单反相机和三脚架,实践团队从杭州出发,来到了丽水松阳县沿坑岭头村。

  岭头村是一座“柿子村”,还是一座画家村、民宿村。从松阳县城到这个村,有65公里弯曲的山路,乘车也需1个多小时。每年冬天,当村里180多棵柿子树挂满“红灯笼”时,就会吸引全国几乎所有美术院校的学子和老师来这里采风、作画。

  团队第一家走进了“柿子红了”民宿,黄泥砌成的建筑、红黑色的屋瓦、老木的斑痕,还有从村民手里淘回来的斗笠、蓑衣、布鞋,上发条的闹钟、酒坛、灯具、餐桌无不透着轻松惬意,仿佛能让都市匆忙的人们投身说走就走的旅行和青山绿水的怀抱,完全放空自己,直面真正的生活,汲取人生全新的动力。

  “懂生活的人对美有自己的标准,民宿要做的不仅仅是外观的精致,更多的是给心灵的一个居所,给乡愁的一个归处。”“柿子红了”民宿主人小田说,一把小椅,一卷笋干,一朵飘忽而过的云,看似简单,却是活在云上,睡在梦里。

  在民宿里最抢眼的就是各处挂满的水彩画,这些水彩画来自一个79岁的老奶奶之手。

  她叫陈刘香,已经画了近30年的水彩画,没有学习过专业绘画,全部自学字画。当看到满墙的水彩画和厚厚一叠画满花花草草的旧日历本时,队员们不禁惊叹画家奶奶心灵手巧。

  “很多人觉得我笔下的花儿草儿很不一样,那是因为我活到79岁,见过的、经历过的比年轻人要多。”陈刘香说,“在写实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就好像给画注入了生命力。”

  小田和女朋友一次偶然的机遇,发现了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地方,就把这里承包了下来并加以改造。“现在很多来民宿的游客都是慕名来看这位爱画如命的画家奶奶。”

民宿的故事充满生命力

吸引游客慕名前来

  这次,团队没有为纪录片准备脚本,“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打算适时应变,边看边记录。”广播电视文艺编导专业的大二学生吴雪琪是这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队长,她说,“在出发前我们就决定随地取材,就听这些民宿的名字,也能想到一定很有料。”

  在位于丽水云和梯田七的民宿“云上5天”,有一个爱情故事特别吸引人,即便它在海拔1000多米处,也顾客盈门。

  故事是这样的,上海的一名大学老师来到梯田,对美景一见钟情,同时也爱上了淳朴的乡村小伙,最终选择留在了云和乡村。后来男主人和女主人建设经营“云上5天”的民宿,见证了这段爱情的开花和结果。

  很少人会嫌弃这里山高路远,因为美景和爱情一样,“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

  “在这里想怎么取景就怎么取景,太美了,感觉每样东西都有一个故事。”曾琳凯是实践团队的摄影师说,“单就一家民宿的内容就拍了三个小时,整部片子要硬生生剪到6分钟,真的很难取舍。”

  “住民宿,不仅仅是因为房子,更因为这种独特的氛围和乡村文化。”来自本地的90后客人小潘告诉记者,“本来在上个周末就打算来丽水体验民宿,谁知多家民宿的房间全部订满,所以不得不推迟了行程。”

  除了本地游客外,还有来自上海、宁波、北京等地的住客慕名而来。

  “除了纯净的山水,美丽的环境,民宿要有特色和生命力,最重要的还在于民宿主的人格和品质,是否与旅游者有一种思想价值观上的能量互动。”实践队队长吴雪琪说,在走访调研中发现浙江各地民宿发展很多时候赢得游客认可并不一定在于宏大叙事,而在于可触摸的细节。乡村本来就很美,只要把卫生保洁做到极致,就是“卖点”。

  民宿的故事就像是乡愁一样,说不完,道不尽,让我们一起期待这群大学生拍摄的这部纪录片吧。


钱江晚报 今日下沙·大学城 q0007 用镜头记录古村里的民宿故事 2016-08-05 12924074 2 2016年08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