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b0014版:用·文化

41位中外作家、诗人、学者昨天亮相书展国际文学周,他们畅聊——

莎士比亚,为什么需要读一读

  “莎士比亚的遗产。”这是上海书展国际文学周的主论坛题目。

  41位中外作家、诗人、学者参加了论坛,一起探讨了这位逝世400周年的世界文学巨匠,如今仍然带给我们的影响。

  主论坛会场被设置在外滩的新天安堂旧址,长桌,穹顶,半人高的消暑冰块用在此处相得益彰。就算一个400年前的英格兰人穿越到现场,应该也会很快融入气氛。

  中国翻译家陆谷孙、匈牙利作家艾斯特哈兹·彼得的影像,在演讲环节前,分别出现在主荧幕上。不久前,他们两人的逝世,被视为各自国家文化界的重大损失。

  多数在场作家选择回溯自己的阅读经历与莎士比亚间的交集,来表述观点。

41位中外作家、诗人、学者昨天亮相书展国际文学周,他们畅聊——

莎士比亚,为什么需要读一读

  “让一个一无所知的小孩跟下一个世界面对面,这是莎士比亚给我的遗产。” 城邦文化创办人詹宏志讲述了自己年少时的故事,他出生在台湾中部山区的小镇,对于莎剧作品从困惑到喜爱的过程中,詹宏志逐渐对“下一个世界”建立了长远的好奇。

  上海女作家陈丹燕,则用在意大利看到的实例,来解读莎士比亚。意大利作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莎士比亚的作品多次取材于此。

  “莎士比亚在写《李尔王》、《威尼斯商人》的时候,他对人性黑暗面恰如其分的表达和仁慈的同情,这是文艺复兴精华在他身上的体现。”陈丹燕认为,莎士比亚更多的是继承了传统人性的弱点和黑暗面仁慈的理解。

  中国作家赵丽宏曾参观过莎士比亚故居:“我看到无数作家在留言本上签名,莎士比亚似乎就是我们同时代的人,400年来一直活在读者间,是文字和人类情感的魅力让他的作品拥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力。”

  具有人类学家背景的英国诗人肖恩·奥布莱恩,则解析了莎士比亚的作品在英文领域的贡献。“莎士比亚为英语世界做了三件了不起的贡献。”他说,“一是发展并光大了五音部抑扬格,后来的许多大师都受到莎士比亚韵律学的影响;二是莎士比亚发现并向人们展示了诗歌的朦胧性,这些成为阅读莎士比亚的一个重要乐趣;三是莎士比亚文学中海浪般的音乐性写作也是史无前例的。”

  有一次,肖恩听到学生说“莎士比亚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他回答:“如今舞台上的戏剧台词基本都能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找到根源。”

  来自俄罗斯的波波夫,从1970年代末开始文学创作,他说俄罗斯人最热爱的莎士比亚剧目是《哈姆雷特》,至今在许多校园中,学生们仍愿意在戏剧表演课上选择《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始终关注人类情感,尤其爱情,关注复杂的人性,所以成为了人类伟大遗产。”论坛主持人谈峥,最后总结道,“他创造不同的角色人物,拒绝片面化,他突出人类自身和人类处境的复杂性,这是他和文艺复兴一批大师的共同特点,这也是文艺复兴的精神。”


钱江晚报 用·文化 b0014 莎士比亚,为什么需要读一读 2016-08-19 钱江晚报2016-08-1900009;12932976 2 2016年08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