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8版:人文·文化

昨开展的第二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勾人怀旧,消失的“杭二棉”再现你眼前

这个展能让人摸,还能让人爬

  昨天,一个非常有趣的展览在浙江美术馆悄悄开展了。

  第二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集结了全球20个国家的60位艺术家。三位策展人刘潇、许嘉、阿萨杜尔·马克洛夫向人们展示“我织我在”的主题。

  纤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这个展览不仅接地气,还可以动手玩。大厅里一堆彩色的大“枕头”,能任意挪动;艺术家创造的巨大的网状管道,可以随意攀爬。

  除了这些互动性很强的作品,每个作品背后还藏着一段故事。已经消失的杭州二棉厂,已经废弃的诸暨袜机,已经停业的台湾制衣厂,当这些消失在历史中的实物和影像再次出现在人们眼前,就勾起了许多回忆。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10月25日,9月26日将举行盛大开幕仪式。

  本届三年展有不少大型互动体验式作品,最淋漓尽致的是“纽曼/供使用”小组的《管道》。在浙江美术馆的天光长廊里,一条曲折的黑网管道横亘其中,就像一条黑色的巨龙盘旋而上。

  策展人介绍,这张看似柔软空灵的管道,实际质地十分坚韧,足以承载五个成人的重量。它构造了一个能让观众进入攀爬的巨型织网世界,身临蚊虫被蛛网捕捉的囹圄,体验那种浩瀚与渺小、复杂与孤独相碰撞的神奇力量。

  放置于中央大厅的重量级作品是年愈八十的美国艺术家希拉·习克斯的《纤云弄巧》,一堆堆彩色棉线团参差错落,宛若浮云,同时又带给人温暖、亲切与安全感。

  “我织我在”中的“我”不仅指艺术家本人及生存的个体,还包括群体和整个社会,所以本届展览有不少作品用影像记录、改造旧物等方式,连接起地方、产业、学校等相关社会领域。

  艺术家卢袁炯收集到一系列杭州第二棉纺织厂的生产生活影像。工作服、工作证,甚至洗澡票都被完好地保存下来。这些图像就像工人们生产的棉纺织物,浓缩在“杭二棉”这一词语中。

  中国台湾艺术家陈界仁的录像装置《加工厂》,通过请制衣厂女工重回已经荒废七年的车间工作,以反映工业外移后失业劳工面对的残酷处境。

  中国艺术家许江和景观设计师袁柳军的作品《山水离歌》将来自“袜都”诸暨大唐的废弃袜机重新包裹、编织,呈现出极为震撼的视觉效果。淘汰的旧袜机表达的不仅是对早期工业的凭吊,也不仅是对过往生涯的追怀,而且是在飞速变迁中,依然日复一日被塑造着的现代物化的感性经验。

  展览中,还有相当部分的的三维织造作品,如同柔软的纪念碑,铭刻着自然万物的进化史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中国艺术家刘韡的大型装置《绿地》占据了6号通高展厅的一半,由两辆13米长的卡车装运的巨型几何形体如雕塑般排列错置,顿时让空间显得局促压抑,如同一个会呼吸的庞然迷宫。

  另一位中国艺术家何翔宇的空间装置《未知的重力》,灵感来自于舌头对上颚的依赖,两组片状黑色织物的叠加,在空间中形成无言的对话,营造出一种静谧淳朴的氛围。

  意大利艺术家克劳迪亚·罗西的织物作品《邻近》将中国古老神话中的动物加以融合杂糅,创作出一批生动、奇特、并诡异的生物造型,用隐喻的手法表达庞大世界语序中生物的相互适应性。


钱江晚报 人文·文化 a0018 这个展能让人摸,还能让人爬 2016-08-26 钱江晚报2016-08-2600006;钱江晚报2016-08-2600008 2 2016年08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