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b0001版:全民阅读周刊

雨果奖之后,再看热度中的科幻文学

科幻作家的脑洞,开在哪里

  先来说说为什么会有科幻小说这件事。

  其实很简单,这是一件显得高级的事。说白了,这就是人类社会有闲有文化的产物。

  西方最早的科幻小说出现于19世纪,那是什么时间?工业革命大发展的时候。1895年出版的《时间机器》一书,描述一位科学家通过时间旅行机器来到公元802701年的故事。这个话题是不是很熟悉?穿!越!当然,是穿越到未来。那时的工业文明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从而激发了文学家的想象力。

  到目前为止,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的最高峰出现在当下,因为,频频有中国作家获得雨果奖及提名,以及坎贝尔奖、星云奖等科幻文学奖,比如刘慈欣、王晋康、以及新近获奖的郝景芳。

  此时的中国,刚刚发射了世界首颗量子卫星。此时的星空,一个国际团队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发表报告声称他们发现了太阳系外宜居的行星;朱诺号掠过木星的云层星海。

  当肚子都填不饱的时候,爱情就是奢侈品,科幻小说也一样。1961年,叶永烈写出了后来很著名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当时人们还在为温饱问题发愁,这本书却基调乐观、超前,因此反应平平。1978年,叶永烈修改后出版了此书,一时洛阳纸贵。

  再来说说科幻小说是什么。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坐在房间里。突然,传来了敲门声……”

  这被称为最短的科幻小说。

  它具备了科幻小说的关键三要素:科学(地球)+幻想(最后一个人)+小说(故事情节)。

  但又有人说,这应该归属于最短的悬疑小说。

  其实对于“科幻”的定义,从它诞生之时起,便不断地有争执和新的定义。比如说最著名的电影“星球大战”系列,因为“原力”这一毫无科学性可言的词,一部分人认为它应该属于奇幻作品,而另一部分人则被其中的太空船、宇宙星空、星球毁灭等等所迷倒,认为是科幻作品。

  其实如果放在一百多年科幻小说史的时段里看,这种争执毫无意义。纵观科幻小说,它都体现了一种“预见”过程,不管这种预见最终是实现的,还是不靠谱的。所以,如果描写的不是人类社会在未来的可能延伸,还不如当成奇幻小说来看吧。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关于科幻小说是什么的争论还会不断分化和演变,但有一点是不会变的,那就是科技反哺人类而拓展出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弥足珍贵。

  它让有的人坚信未来科技能够达到被描述的程度,让有的人脑洞大开、思维急转,它甚至可以让一个民族有着自信心和开拓力。

  最后,谈谈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有科幻小说。

  39年前,美国发射了旅行者1号。本来只想让它飞行一两年,探索一下太阳系的几颗行星,结果它一出门,就旅行了39年,如今还飞出了太阳系不回来了,真正成为太空游子。

  也许这会儿,旅行者1号正在广袤的太空深处,向一处可能有着高级智能生命的星球,播出这样的声音:“这是一个来自遥远的小小星球的礼物,它是我们全部声音、科学、影像、音乐、思想和感情的缩影。我们正努力延续自己的岁月,希望有朝一日能与你们同在。”

  如今旅行者1号因电力不足原因已陆续关闭各种电子仪器,包括回传设备。因此,在我们最终接收到外太空生命回复的漫长岁月里,接下来的时间,旅行者1号的旅程都将被科幻小说接管,也许我们可以读到——它找到了生命,它拥有了人工智能,它被别的机器人栽培了……

  人生短短几十年,何不有些幻想?

  如果你是孩子,去读科幻作品吧,它会让你觉得学习不都是枯燥无味的;如果你是成人,去读科幻作品吧,它会让你不至于被每日的鸡毛蒜皮吞没,让你的心灵给梦留一角地方。


钱江晚报 全民阅读周刊 b0001 科幻作家的脑洞,开在哪里 2016-08-28 钱江晚报2016-08-2800013 2 2016年08月2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