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b0008版:全民阅读·抢鲜读

从1927年讲起——

杭城街巷里的马寅初

  1927年春天,马寅初终于做出了决定:辞去北京大学教授的职务,离开北平,应他的好友、当时的浙江省政府主席张静江的邀请,南下到我国古老、美丽的湖滨城市杭州任职、任教。

  在杭州,头九年他的家一直住在租来的开元路34号;从1936年到1937年的最后一年,曾迁居到他自己购买的法院路27号。

  前一住处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建筑的院落,院内前后为平房和附属设施;中间是一幢二层的楼房,楼前有树木和花草;大门虽然临街,但因宅院宽大而幽深,所以仍然很安静。马寅初和他的一家住在二层楼的主建筑内,一楼是他的书房和办公室,二楼为卧室。

  因为这座古老的民族建筑室内没有洗澡设备,所以马寅初经常带着长子马本寅和次子马本初上街去洗澡。洗澡堂的服务员给他们父子用竹竿向屋顶挂衣服时发现:马氏父子夏天穿的背心总是有洞;冬天穿的长袍里子也很破旧。时间久了,服务员同他们父子熟了起来。因而有时便同马寅初开玩笑说:“马先生是省府委员、经济学博士,还穿这么破旧的衣服?”

  “这样穿着凉快!”马寅初在夏季时总是指着背心上的破洞如此风趣地回答。

  他到冬季时则又换了一种说法:“衣服的作用在于保暖,新旧没有什么关系,只要能穿就行,不必讲究!”

  由于孩子们逐渐都已长大,家里不能洗澡,诸多不便;更主要的还是因为马寅初的隔壁居住着当时的上海警备司令宣铁吾一家,这使他很费思虑,为了避免麻烦,他决定自己另买一处住宅,从这里搬走。

  马寅初购买的新居是一幢三层楼的花园洋房,名叫“竹屋”,在杭州市法院路27号。这里有宽大的浴室、绿茵茵的草地、繁茂的树木、令人陶醉的鲜花……

  1931年夏天,马寅初带着全家来到西湖灵隐山麓的灵隐寺避暑。这时,他已49 岁。度假期间,他总要带着孩子们去吃东西。西湖“知味观”味道鲜美的馄饨;“楼外楼”使人馋涎欲滴的炒虾仁、油爆虾和糖醋鱼等名菜,都是马寅初最喜欢吃的东西。由于马寅初大名鼎鼎,所以每到一处吃饭时,饭店老板总要他题字留念。在“楼外楼”、“天外天”等许多饭馆都留下了他的手迹。

  1936年暑假,马寅初带着全家来到西湖边上的北高峰避暑,随同他们来的还有给孩子们辅导语文和数学的两位老师。

  一天晚饭后,马寅初邀请两位老师和一位亲戚以及孩子们在院子里聊天。

  “今晚在此有老师,又有学生。”马寅初高兴地说,“所以,我想谈一点关于在学习时要讲究效率的问题。”

  “我可以肯定地说:‘1+1’决不等于‘2’。”他进一步解释道,“我这里指的是看一个小时书接着再看一个小时书,绝不等于看了两个小时书。因为前一个小时与后一个小时的学习效率不同。”

  “我希望你们,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今后在学习中都要讲求实效,注意劳逸结合,学习到一个或一个半小时,中间一定要休息或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要巧读书,不要念死书。”

  马寅初讲完他的教育学之后,风趣地说:“我姓马,这位老师姓杨,另一位姓牛,我们的亲戚姓朱。这里真是马、牛、羊 ( 杨 )、猪 ( 朱 ) 齐全,原来我们是在开‘牲口大会’……”

  大家被马寅初风趣、幽默的谈吐,逗得哈哈大笑。

  (摘编自杨建业《马寅初传》;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钱江晚报 全民阅读·抢鲜读 b0008 杭城街巷里的马寅初 2016-09-18 钱江晚报2016-09-1800007 2 2016年09月1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