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b0001版:全民阅读周刊

文章导航

“郭曹”纷争之后
重新审视一种关系

师徒之间

面对面,一对一,心对心
这些少不了

  “郭曹”纷争之后

  重新审视一种关系

  师徒之间

  面对面,一对一,心对心

  这些少不了

  说师徒之前,不如先从中国戏曲学院的一堂课说起——

  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香,脸上擦的是什么花粉,口点的胭脂是什么花红……

  京剧《卖水》的这一段,很多人都听过,甚至看到唱词,会有唱腔萦绕之感。

  那么,在课堂上,这个经典唱段是被怎样传授的?

  当然不是悬一张乐谱,师唱生随。

  课堂上,张艳红在三两名学生之间,切身示范之时,又需关注到学生的手势,滑步,眉眼的流传与唇齿间的气息。一遍又一遍地纠正。而下课后走在路上,突然之间想到学生动作不对以及她为什么还不对,就赶紧说一声——“我觉得你那个地方应该这样那样。”

  一个课堂人不多,只有三两个学生。

  张艳红是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教花旦的老师,这样的小课堂授课,是她最基本的日常。她说,自己和学生之间,就是这样,由课上到课下,“平常就交了心”。小课堂上,说着说着戏,就开始说到做人了。因为,老师教授的京剧是中国传统艺术,“它是有咱们中国的传统哲学,为人处事,仁义礼智信都在里面。”

  半个月前, 郭德纲和曹云金师徒的一场嘴仗,吵得纷纷扰扰。如今,围绕这师徒二人的喧嚣,已经进入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

  从这一对师徒恩断中,我们不免去打量师徒关系,以及由之衍变到当下的师生关系——它最初因技艺的传承而达成,但在师与徒之间,难道仅有这一种关系?当然不是。

  有人说,郭德纲曹云金之间,因放大了金钱关系而导致不可愈合的吵闹。由此,致使了观者难免向曲艺的本身也投入情绪复杂的一瞥。

  显然,良性的师徒/师生关系,必然促使了技艺的顺利传承。传承基础上的创新,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可以这么说,良好的师徒/师生关系,其实成就的是艺术的本身。

  这就注定了师徒之间,是一对捆绑的整体。口传心授,就戏曲这类特殊的艺术而言,也是不能放弃的教授原则。

  即使到了今天,也是如此。

  文本与媒介的普及,让很多人都有学习的机会,但为什么一腔昆曲,即使我们会唱乐谱,也会无味道和感情,因为这些存于前辈的头脑,呈现于他们的声音之中。

  回到张艳红的这堂课上。

  她说,京剧的传承方式,是以老艺术家们传下来的一出一出的剧目来传授。那么,口传心授是一种师生之间必然的亲密关系。

  曾经有人质问,口传心授能不能换一种方式?

  但她说,自己与同行这么多年摸索下来,口传心授方式之中,可能有微调,但大的方向不变——这个技艺就是一对一的。“表演在流动当中,它流动当中的每一个眼神,某一个气息,都影响到某些细节,无数个细节积累起来,形成了一个人物形象的整体。”

  在这样的互动中,教的人与学的人,无疑都需要下大功夫。如张艳红所说——面对面,感受到了,就有所感悟,有所体现。这样的互动,对艺术的本身自然是一种促动。

  在张艳红看来,从师徒到当下的师生,对于老师来说责任是相同的。况且,如果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和经济核算方式的师徒关系,与现代意义的师生关系几乎没有很大的区别。

  一场师徒之间的纷争之后,我们无法走近纷争的本身,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喧嚣是私人的,又涉及人性的。但,由此梳理师徒与师生之间该有的情感,却是必要的。

  就形制而言,口传心授存于特定的艺术形式的传承过程之中。

  但就内涵而言,“高精尖的艺术教育,有着共同的特点:面对面,一对一。说得玄一点儿,还得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张艳红认为,技艺和修养不能截然割裂。

  而从戏曲评论家傅谨的观察与浙江越剧团国家一级演员舒锦霞的亲历中,可以读出,在这个时代,师徒间亲密关系,对于艺术本身的滋养,以及衍化至其他领域所具有的积极作用。

  傅谨说,他希望,在艺术领域的师徒关系能逐渐恢复。“师傅像把生命传下去一样,把几十年积累下来的艺术精华,传承下去。徒弟就是身体的延伸。”只有师徒都用了心,才存有这种关系。

  舒锦霞与老师王文娟的故事,恰恰践行了这个观点。一老一少的相携,不止于艺术,还有生活,正因如此,舒锦霞也选择收徒,让灌注了自我人生观与世界观的艺术传承下去。

  看似与我们无关的师徒关系,其实跟我们所有人相关。传统的师徒关系走到今天,到底该怎样走下去?这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探讨。 本报记者 孙雯


钱江晚报 全民阅读周刊 b0001 师徒之间 2016-09-18 钱江晚报2016-09-1800014;12951397 2 2016年09月1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