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b0001版:科教

急诊医生的“十分钟戏法”,解决了重症患者吃饭呼吸问题

给胃做个“口”,给脖子装个“嘴”

  本报讯 邵逸夫医院急诊监护室,很多重症患者因为病情严重,遇到了吃饭、呼吸上的障碍。怎么解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急诊科主任洪玉才团队有个“十分钟戏法”,通过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手术、经皮气管切开术两个手术,搞定这些问题。

  无法经口吃饭,不如换个法子——给胃做个“口”,将食物“喂”到体内。

  鼻子不能呼吸,那就做个手术——给脖子装个“嘴巴”,用它来呼吸。

  本期孔中窥术,本报联合邵逸夫医院,拍摄了这两个手术,大家可以关注钱报健康微信“浙江名医馆”看哦。

  ●患者名片

  58岁的胡大伯吃晚饭时打了个盹,起身时咳嗽了几声,食物跑到气管里造成感染,呛咳不止。他被送到邵逸夫医院,确诊为吸入性肺炎,随后住进了急诊重症病房。

  洪玉才说,胡大伯继发了严重的颅内感染,不仅吞咽困难,而且用鼻呼吸也费劲。为了避免感染并进行长期治疗,需要做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手术、经皮气管切开术,“重症患者不可能天天通过输液来获得营养,那就在胃里直接打个孔,食物通过这个孔子把胃‘喂饱’。气管切开术就是在颈部开个小口子,利用这个口子来呼吸。”

  这两个手术都是微创手术,主要是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如脑梗塞或脑外伤后遗症。“手术目的不仅是解决患者吃饭、呼吸障碍,也是为了防止误吸、咳嗽引起的窒息,同时减少远期的并发症,尽早康复。”洪玉才介绍,目前这两类手术在美国和日本的每年手术量分别是40万台和20万台,而在中国则是3000台。

  ●手术看点

  1、手术直接在床边做

  手术非常快、创伤小,不需要移动重症患者,可减少对他们的伤害。

  2、两个手术只花了10分钟

  首先是在胡大伯气管颈段前方做了个小切口,接着利用经皮扩张器插入气管套管,建立了新的呼吸通道。

  随后是在胃镜的辅助下,经皮穿刺,在胃前壁和前腹壁开了2mm左右的小孔,建立一条通往体外的管道。

  3、创伤小,出血量只有5ml

  两个微创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值降到最低。将以前7~8mm的大口子,一下子缩到了2~3mm,而且手术全程几乎不见血,出血量控制在5ml。两个手术打通了新的生命通道,又不破坏原来的组织结构,尤其是对重症患者来说,小切口更能够快速愈合。等到身体恢复,再把两个通道的管子撤掉,愈合后的疤痕小,不容易看出来,也满足了患者对外观的需求。

  本报记者 郑琪 本报通讯员 王家铃 周素琴


钱江晚报 科教 b0001 给胃做个“口”,给脖子装个“嘴” 2016-09-27 12955769 2 2016年09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