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q0007版:今日下沙·大学城

航天专家黄春平:不畏难题,敢于挑战

航天专家黄春平在讲座。通讯员 张韧 摄

  本报记者 林晓莹 通讯员 洪迪华 金吴琼

  近日,著名航天专家黄春平来到浙江理工大学,给正在军训的大学新生们带来一场讲座,分享了他的“飞天梦”。

  黄春平是航天系统工程管理和弹头技术专家、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火箭系统总指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指挥。先后主持过九种航天型号研究和研制工作以及42次飞行试验,更是在中国航天史上曾创过七个首次。

将逆境当作财富,困难中找到前进的动力

  讲座还没开始,黄春平就出现在主席台,他简朴的打扮,黑白相间的短发,声音略微沙哑地和新生们问好。

  “大家知道航空与航天的不同吗?”一开讲,黄春平就向新生抛出问题,然后给出解答,“发展航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类为寻找资源、能源和为保卫地球安全的需求。”

  “我12岁才上小学,小学只读了两年半,到了初中,每天要走五六公里路去上学,一边读书一边还要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黄春平说,为了学到知识,他每天来回奔波忙碌,合理安排每一分钟,后来靠国家助学金完成了大学学业,虽然很辛苦,但他觉得这也是一生中最难忘的回忆。

  虽然家境贫穷,但正是艰苦的条件磨练了黄春平的意志,使他在从事航天事业50多年里,不畏难题,敢于挑战。他还鼓励同学们,要将逆境当作财富,要在困难中找到自己前进的动力。“越艰苦越困难的地方,越能磨砺一个人的意志。”

  而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学生根本不需要为家校路程担心,黄春平建议同学们说:“打好学习基础,严格要求自己。不管投身于哪一个行业,能够想到自己对于国家的贡献,不管做什么,都一定会做好的。”

  “中国是一个航天大国,要成为航天强国就等待你们的突破。”黄春平告诉新生,成才过程中要学会自主创新,多想多读多思考。

两个小时的脱稿演讲,掌声十次

  黄春平反复提到“人才”,“航空的发展需要人才,而人才的进步,就在于教育。”

  他很关注青年的教育,他说,“一个国家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可以反映国家的整体科学技术和高科技产业水平,也能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国家的强大需要航天技术的支持,而这就需要人才。”

  谈到中国航天发展史,黄春平感慨万分,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当年的开发团队仅仅30多人,是他们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自主研发之路。随后几十年中,凭借自主创新,中国的航天事业逐步发展,到今天成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航天强国,创造了一代辉煌。

  怀着报效祖国的满腔热情,黄春平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把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好、做强。他告诉台下的新生们,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就很难在世界上立足。他鼓励年轻人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出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讲座持续两个小时,全程脱稿,中间掌声响起十次。

  结束时一名大一新生告诉记者,“听了讲座,我对航天事业有了更近一步的认识。他的经历也给予了我很大的激励,美好的学习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好好珍惜大学的学习机会。”

  浙江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杜兰晓呼吁大一新生们,一定要做一个有精神的人,要有清醒的头脑,变压力为激励,去寻找促使自己成长的动力。


钱江晚报 今日下沙·大学城 q0007 航天专家黄春平:不畏难题,敢于挑战 2016-09-27 12956284 2 2016年09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