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b0006版:乌镇时间·论剑

大数据利用和“互联网+”备受关注
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学成却直言:

光靠商业模式走不远,技术创新才是未来

上图为杨学成。本报记者 李震宇 摄

  本报讯 《数字经济论坛——中外政企对话》中,大数据利用和“互联网+”是当天演讲嘉宾都提及的重点话题。

  钱江晚报记者在昨天专访了参会嘉宾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国际委员会委员杨学成。在他看来,如今的互联网并不是一个工具,而是一个背景、一种环境,单纯依靠商业模式来作为企业发展的道路并不适合未来。现在开始需要更加重视技术层面的创新,适应没有“灯塔”的航行。

  “现在关于大数据大家都偏向技术性,我觉得可以关注‘数据资产管理’。”杨学成介绍,数据资产和大数据有一些区别,但数据资产管理又分静态和动态管理。

  “一类是静态数据存量数据,因为数据资产有个特点,就是越用越有价值,因为它有自我繁衍特性。”杨学成说,这就如同刀刃越磨越光是一个道理,大数据使用越多,其价值就越高。而且大数据也具有漂移性特征,会“穿越”,实际上很多业态现在都是数据杂交的一个结果,“数据资产管理并不是颠覆任何一个行业,只会使其越来越好。”

  针对目前业界,特别是传统企业在互联网化的道路上所表现出来的焦虑与思考,杨学成觉得很正常。无论是去年提出的“互联网+”还是后来提出的“+互联网”,关键是各个企业必须从思维和理念上对互联网产生质变,才有可能转化自身优势并扩大价值。

  在他看来,从去年提出“互联网+”开始,对这个领域的探索大家也都走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企业拿着“机枪”对着传统企业说:快缴枪不然“突突”你。这个阶段差不多持续到去年六七月份,“大部分传统企业都患上了互联网焦虑症。好像互联网一来就没有传统企业了。”

  但之后第二阶段,传统企业开始醒悟过来。因为他们发现其实还有“+互联网”,这也是如何在新的互联网背景下完成自己的业务新转型,“互联网又是一个普惠性的平台,即使互联网企业再牛,也要线下的实体。”

  杨学成觉得,以上两个阶段也还都思考得不够彻底,因为“互联网+”不仅是一个动作,更是一个背景、一个环境。互联网是全人类新的一个生存环境,应该考虑新环境下如何创造更大的价值,这才是需要思考的原命题,也就是第三个阶段。所以无论如何互联网化,关键还是要返回原点看价值创造。

  “中国很多互联网公司的成功,仍然是商业模式的成功,还不是技术创新的成功。”谈及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杨学成的观点很直接,他觉得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体量已经非常大,再往下一步走,就必须要重视技术创新,光靠商业模式已经走不远。

  “我觉得没有‘夕阳产业’,只有老旧的商业模式。有了互联网之后,用户对产业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深了。”杨学成说,因为原来我们还可以参照一些其他国家的互联网产业来作为指引,但未来我们自己将没有灯塔可参照,这是中国互联网公司未来必须适应的,“找不到对标了,必须学会和适应没有灯塔的航行。”

  而适应的关键,就在于能不能掌握影响全局的技术。    本报记者 陈伟斌


钱江晚报 乌镇时间·论剑 b0006 光靠商业模式走不远,技术创新才是未来 2016-11-18 12982032 2 2016年11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