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b0005版:乌镇时间·论剑

从不网购的李兰娟:

20年前就对大数据感兴趣

  本报讯 “我从来不网购,但是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对大数据、互联网技术非常感兴趣。”当钱江晚报记者问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在互联网时代,作为女性和女医生,有什么样的创新优势——她说,“‘互联网+医疗’,可以通过将专业人员、信息、设备、资源连接起来并实现良性互动,提供更加便捷化、个性化和精准化的医疗健康服务。”

  “互联网+健康医疗”正成为互联网的新亮点。昨天,世界互联网大会首次设立的“互联网+智慧医疗”分论坛在乌镇召开,李兰娟参加了第二场圆桌讨论。

  她认为,通过数据,可以把医学专家积累的宝贵经验,转化成标准化的知识基础,做到数据驱动医疗服务,大大提高供给端的服务能力和效率。比如,大数据能够更加科学地论证药物使用的效果,为医疗政策指导方向。

  2012年,李兰娟曾经带领团队做了一个跟乙肝传染率相关的课题,采集了浙江1000人次的体检数据样本。通过分析发现:当年20岁(1992年出生)以上的样本,乙肝感染率在8%~10%;而20岁以下的样本中,乙肝感染率小于1.5%。

  为什么只相差一岁,乙肝感染率就有那么大的差距?

  1992年这一年,卫生部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李兰娟团队验证了药物有效性。这样的分析结果,给国家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带来科学的指导。

  “如果我国继续保持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的全面接种,同时成年人也尽快接种乙肝疫苗,那么十年后,中国将摆脱肝炎大国的帽子。”李兰娟说。

  “未来互联网和医疗会出现更深层次的结合。机器实现从连接到计算再到知识的不断跨越,帮助医生更有效率地提供服务,提升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承载力,这非常值得期待。”李兰娟说。

  不过这届乌镇峰会,李兰娟最关心的话题还是“互联网+医疗”的规范和标准问题。“医疗结合互联网有其特殊之处。医疗关乎人本身,人命关天,所以它对互联网结合行业的要求非常高,在精确度、安全性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来约束。”   本报记者 章咪佳


钱江晚报 乌镇时间·论剑 b0005 20年前就对大数据感兴趣 2016-11-18 12982113 2 2016年11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