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j0003版:浙中城事·财富

兰溪刘源村是个只有1000多人的山村,近半村民从事扫帚加工

年产790万把扫帚
“扫”出全国半边天

刘源村做出的扫帚,卖到了全国各地。
农民正在做扫帚。
银行工作人员正在和农户交谈,了解产业发展的需求。

  距离兰溪市区30公里外,有一个小山村,村子不大,四面环山,一条弯弯曲曲的水泥路,连接外面的世界。

  走进村子,你会发现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堆满了“草料”,质地柔软细腻的叫金丝;纤维粗糙的叫棕榈;还有一些是竹子做成的原材料……一堆堆的,在村民手中,都是制作扫帚的“宝贝”。

  别看村子小,村里30多个大户,几乎撑起了全国扫帚市场的半边天。

  年产790万把扫帚

  撑起全国市场半边天

  小村叫刘源村,位于兰溪市墩头镇,别看这村子不大,名气可不小。40多年前,村里就开始制作手工扫帚,到了上世纪90年代,已经初具产业规模。不要说在浙江,就是在全国的“扫帚界”都大有名气。

  刘源村共有人口1000多人,其中近一半的村民都从事扫帚加工制作,30多个“扫帚大户”甚至撑起了全国手工扫帚市场的“半边天”。

  据介绍,刘源村一年能生产出790万把手工扫帚,按一把扫帚平均7元的市场价计算,一年的销售额少说也有5000多万元。

  “近的销往江苏、江西、上海、福建,远的销往黑龙江、湖南、广州、海南等地,反正市场在哪里,刘源村的扫帚就‘扫’哪里。”村民刘新良说。

  产业发展资金紧缺

  跟踪式服务提供贷款帮助

  近几年,国家对环境保护和保洁产业愈加重视,刘源村的扫帚更是供不应求,销量节节攀升。市场的不断扩张,让资金成了一大难以。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兰溪市农村合作银行就以“跟踪”的方式,对有需求的村民提供贷款帮助,并开展一系列精准对接服务,帮助村民的扫帚产业越做越大。

  产业链已经成熟,兰溪农合行在原有农业产业链贷款的基础上,迅速开发出新产品,整合产业链授信,还整村授信,基本覆盖了刘源村大大小小有需求的生产户。

  传统农业产业链贷款的重点支持是在生产环节,而银行则根据扫帚产业的特点,将金融资助施力在了采购环节。

  “因为精品扫帚的原材料以金丝草为主,每年的下半年正是农户们大批采购囤积的旺季,所采购草料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村子来年生产出扫帚的数量和质量。”兰溪农合行墩头支行白沙分理处主任童一珉说,“打蛇打七寸”,正是抓住扫帚产业的“七寸”,大力为农户发放采购原材料的贷款,保障整个刘源村产业链的顺畅运作。

  另外,银行还结合“美丽家园”信贷产品帮助农户修建新房,适应刘源村以家为生产场所的特点。

  截止目前,该行在刘源村的贷款余额为350万元,20余年的优质金融服务为该村“扫”出一条致富路。为了更加集中化和专业化的规范生产经营,下一步刘源村将要建设农副产品产业园,让村里的手工扫帚产业坐稳全国 “龙头老大”的地位。

  见习记者 何贤君 通讯员 童一珉 陈家浩


钱江晚报 浙中城事·财富 j0003 年产790万把扫帚
“扫”出全国半边天
2016-11-25 12985997 2 2016年11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