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淳安民间“家宝”背后的故事
胡月华 江宣之 整理
10余米长的吴氏家宝原件 |
朱熹题字“水木本源” |
王安石为吴氏族谱做的序 |
给吏部尚书吴潜的圣旨 |
胡月华 江宣之 整理
刑部侍郎汪乔年留下这份圣旨疑是诰命圣旨
得知汾口镇汪家桥村留有一份给兵部侍郎汪乔年颁发的圣旨,县档案局(馆)的工作人员立即赶到汪家村村委,征得一直收藏圣旨的村民委员会的同意后,邀请了杭州档案保护专业部门将两幅圣旨制作成一比一的仿真件,意在保护圣旨原件。
“有了这份仿真圣旨后,以后用来展示或者供奉都没什么问题了,不然原件放在外面,总是提心吊胆的,生怕万一保护不好,丢了或有损伤。”汪家桥村村委主任说道。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国家设三尺以阴不法要于协中而止……”圣旨内容以清晰娟秀的小楷撰之,但没有断句,且生涩难懂,落款是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圣旨之首是四个篆体,其中“诰命”两字还是很容易辨认的。汪家桥村请来了村里的一位老师解读,大概意思是皇帝体恤当时的兵部侍郎汪乔年清廉,是个难得好官,并嘉奖其夫人,圣旨中提到了“山东清吏司郎中汪乔年妻赠安人苏氏……”,因此大家从中意会这应该是一份关于夫人的诰命圣旨。
“圣旨没有断句,文字内容又长且生涩,确实难懂,我们至今也没人逐字逐句地解读过。”汪家桥村村委主任说道。
据《民国遂安县志》记载,汪乔年(1585-1642年),字岁星,十四都汪家桥人(今浙江淳安县汾口镇汪家桥村)。明末军事将领,任陕西总督。谥号忠烈,南明追赠兵部尚书。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二月十七日,李自成、罗汝才军攻襄城城五昼夜,城陷,汪乔年手刃数贼被俘。其见到李自成拒不下跪,被施以残酷的刑罚,最后在襄城西被五牛分尸(汪乔年家谱载,李自成怒其挖祖坟,云其不配五马分尸)。《明史》评价乔年“此殆有天焉,非其才之不任也”。
由于明朝汪乔年的这份圣旨生涩难懂,流传至今还未有人细细解读,如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县档案馆好好拜读其中之意。
10余米长的“吴氏家宝”,除了圣旨还留有众多名家墨宝
在中洲镇札源村,县档案局(馆)的工作人员发现了一部从不外露的“吴氏家宝”。札源村的村民大多数姓吴,村中有古老的吴氏宗祠,村民们一直以吴氏家宝为荣。
所谓的“吴氏家宝”是一部由11幅名家墨宝、圣旨等拼凑而成,大约有十余米长的长卷,卷首便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为吴氏家谱题写的“吴氏家宝”四个大字。接着便是“朱熹”题的“水木本源”四个字,以及北宋“王安石”为吴氏族谱题写的一段“序”,其中还有神龙二年(公元706年)三月给监察御史吴少微的圣旨,表扬其政绩,由此可见唐朝朝廷对进士吴少微的重视,最后还有吴氏家族的世袭族谱。
县档案局(馆)工作人员已将其制作了两份仿真件,一份免费交给札源村保管,另一份用于新档案馆内展览。
札源是淳安县中洲镇的一个行政村,后来撤乡并镇,归中洲镇管辖。
为何札源村吴氏会有这么多名家为其题字留墨,这是因为札源吴氏祖先中出了两个进士,一个驸马。
据《札溪吴氏宗谱》介绍,安徽休宁(今淳安县中洲镇札源)吴氏,因吴少微而显赫于世。
吴少微生于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卒于唐代宗大历四年(公元762年),官至左台监察御史。神龙二年的三月初十,吴少微告老返乡,唐中宗李显曾颁发圣旨,制定返乡的生活标准,每年赐丝绸若干,黄金20斛。这就是“吴氏家宝”中圣旨的来源。
第二位进士吴潜,生于札源,南宋时人。曾任进过于潜县令后迁任江西高安县令,生性纯孝忠信,恪守职责,任上公正廉明,深得老百姓爱戴。淳佑三年,即公元1243年3月11日,宋理宗赵昀颁发圣旨,称颂他的懿行美德。
驸马名叫吴思义,文才武艺都较好,而且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宋度宗赵禥把他妹妹,理宗的女儿嫁给他,咸淳八年即1279年三月初九度宗颁发圣旨诏告天下,并勉励他毋宠毋慢,永肃其家。受他为驸马都尉。
札源村查有实据的是两位进士一驸马,另外更有九相公的传说和雕像流传至今,浙西、皖南各县百姓每天都有人朝拜九相公的沉香木雕像,而这个九相公也和吴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九相公即越国公汪华第九子汪献,自小聪颖敢与皇帝下棋并全胜,汪华得知后怕皇帝疑心,主动赐死汪献,皇帝得知后惋惜不已并赐汪献像(九相公像),后被驸马吴思义偷偷带会了札源村,从此札源村的村民就奉九相公为“老爷”祭祀,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