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b0002版:用·新教育

如果有校园霸凌,那不止是学校的问题

  几年前,科学家提出了疼痛指数,让大家知道了原来自己的头痛、牙疼都是有级别考量的。虽然,从表面看,人心里受到了伤害,和疼痛一样,因为个体不同,会存在一定差异,但杭州外语实验小学校长张敏认为,如果能像校园安全系统一样,建立一个对校园霸凌现象的处理流程,也就是把之前九部委发布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霸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这会对防止校园霸凌有更实际的操作价值。

  “这周,我也到四年级学生中,给孩子们做了一个小调查,问他们有没有听说过发生在北京某小学的这件事,结果全年级4个班学生,只有十几个孩子举手说爸爸妈妈和他们聊过这件事。”张敏说,问其他孩子为什么不知道,很多同学说,因为学习,爸妈也没空讲。

  而这些听说过的孩子,多只是停留在吃瓜群众的阶段,张敏再追问:“爸妈说完了,有没有和你们讲些什么?”一个个茫然地摇摇头。显然,父母们也没准备好怎么和孩子开始此类话题的探讨,虽然在朋友圈里,他们很可能已经长篇大论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通常,在遇到孩子被欺负时,家长会给出三种意见:打回去;躲远点;告老师。”张敏说,但在真实情况发生时,这些简单的方式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其实,我们很多人是不知道怎么去处理这种现象的。”

  张敏认为,在这方面,荷兰等国家的做法就很值得学习,比如,荷兰的每个学校都有一个针对孩子被霸凌的应对方案,包含对霸凌程度的分级评估、详细预警通报规定,和具体的处理流程。一旦遭受到霸凌,孩子和家长就要向校方报告,启动处理方案,对被欺负的孩子进行保护。“包括被欺负孩子的家长,也要有专业人士跟进,指导他们怎么让孩子走出阴影,而不是在无意中,让孩子遭受二次伤害。这些都是需要学校、家长及社会共同来完善细化的标准。而家长在其中就是孩子最后一道,也是最重要的防线。”

  当然,这些都仅仅是让霸凌远离校园而已。

  就像昨天,有人在文章里写的那样:用攻击、践踏所谓的“肮脏”,建立小团体“纯洁”的边界和优越感,这样的歧视和暴力,我们并不陌生,比如现在的网络暴力。

  孩子的世界也并非只有天真无邪,人类心灵的脆弱与丑陋的那一部分,同样会在他们身上映照,所以,如果有校园霸凌,那是教育的问题,又远远不止是教育的问题。

  本报记者 朱平


钱江晚报 用·新教育 b0002 如果有校园霸凌,那不止是学校的问题 2016-12-16 12997990 2 2016年12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