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y0003版:余杭生活

夸一夸咱们塘栖的民乐队

民乐队队长徐迎凯

  日前,余杭塘栖中学迎来了建校60周年的大喜日子。来自全国各地的校友,纷纷回到家乡,为母校送上一份祝福。庆祝晚会的节目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让人目不暇接。歌曲,舞蹈,钢琴演奏,乐队合奏……应有尽有,赢得了校友们阵阵热烈的掌声。

  当天的演出节目里,有一支塘栖人十分熟悉的民乐队。他们演奏的一支支曲子,有的似千军万马般雄壮高亢,有的如小桥流水般温婉动听,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令人如痴如醉。台下多次报以热烈的掌声。

  自创自演,屡屡获奖

  说起这支民乐队,72岁的队长徐迎凯如数家珍。他说,塘栖是个文化名镇,镇上一直传承着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一大批喜欢民乐的爱好者,他们自拉自唱,自娱自乐,在爱好中传承着传统的民乐。1997年,塘栖镇的十余位民乐爱好者走到了一起,自发组成“塘栖民乐队”,成员中大都熟练演奏各种民族乐器,并有较高的水准。组织在一起后,从分散的自娱自乐发展成有组织有目标地传承,并逐步发展到了18名成员。

  身为民乐队队长,徐迎凯的特长是拉二胡。他说,年轻时他到农村插队,那时候没有什么业余文化生活,他跟着朋友学拉二胡,渐渐地爱上了二胡。回到杭州后,他从事过多种工作,做过环卫工人,也当过交警,但拉二胡这一爱好始终陪伴着他,给他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家里的三把二胡,陪伴着他走过了无数风雨,是他最为宝贵的财富,他视如珍宝。

  退休后,他更是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民乐队里并乐此不疲。每周四,他都要跟老伙伴们一起排练曲子,雷打不动。

  现在,民乐队共有18名成员,年龄最大的就是徐迎凯了,72岁,最小的61岁。队员们的乐器都大多是自己买的,训练和演出时都从家里带上自己的家伙来。队员们现在经常要参加各种文艺演出和民乐比赛,他们还能自己创作曲子,《稻香村晨曲》、《枇杷熟了》、《栖溪蚕桑情》等曲目,都是他员们原创的曲目。这些曲目多次获得省、市大奖:“塘栖文化”获得了浙江省第四届民乐“香溢杯”比赛二等奖;获得浙江省民族民间乐团(队)大赛演奏金奖、创作银奖;2013年,代表浙江省参加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二届“山阳杯”优秀民乐团队邀请赛,获得优秀演奏奖;前年创作的《梅魂曲》在当年五月的浙江省民乐邀请赛中获得金奖,新近创作的《栖溪赛舟》又在浙江省社会艺术团队文艺汇演民乐比赛中获得兰花银奖。

  徐迎凯说:“别看我们塘栖是个小镇,但小镇也有雅文化哦。”是的,塘栖是运河流域中的一个水乡名镇,当年丰子恺先生曾称她为“江南佳丽地,塘栖水乡是代表之一”。也许是受运河文化的熏陶,在塘栖,其文化的根脉一直没断。京剧票房、故事沙龙、民乐团队,多达数十个的文体团队将塘栖的群众文化搞得红红火火。塘栖民乐队,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队伍。

  文化古镇,英才辈出

  塘栖镇文体中心主任孙晓云介绍说,塘栖镇民乐队成立至今已有20年了。20年来,我们塘栖镇文体中心一直给予大力支持,专门提供镇文体中心的场地给队员们排练,同时安排各类文艺演出为队员们搭建展示平台,并积极支持和推荐他们参加各种比赛,同时还鼓励他们创编反映塘栖地方特色的曲目。如今,塘栖镇民乐队不仅在本地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在外地也颇有名气哦,队员们去过宁波、萧山、临安、内蒙古、上海等地文化交流展示才艺。2013年,塘栖镇文体中心着力打造塘栖民乐队,鼓励他们自创反映塘栖特色的曲目,打造小镇的雅文化,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孙晓云说,塘栖是一个文化古镇,民间有不少艺术精英,他们多才多艺,但多数是自娱自乐。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引领和培养他们,为他们指路。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这些民间高手的发展才会有目标,成长得更快,取得更大的成绩,为打造文化塘栖作出贡献,塘栖民乐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支民乐队传承的是塘栖传统文化,同时也是一种高雅的民族文化,体现了塘栖群众文化的特色,是塘栖群众文化的真实写照。


钱江晚报 余杭生活 y0003 夸一夸咱们塘栖的民乐队 2016-12-23 12999183 2 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