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q0004版:今日下沙·民生

带“国际”、“国家”字眼的比赛
不一定就高大上

培养孩子兴趣才是目的,家长不要太看重结果

  本报记者 阮飞霞

  日前,在下沙某培训机构学绘画的小朋友圆圆,高高兴兴地向妈妈炫耀起自己参加某国际少儿书画大赛拿回了幼儿组金牌。起初,妈妈洪女士很高兴,后来却觉得这场大赛的含金量并不高,金牌其实是女儿的“玩具”。

  年底临近,在培训机构学习的娃娃们,都会面临一系列评价,像圆圆这样参加才艺类大赛是评价学习成果的首要选择。而在下沙的多家才艺类培训机构,都会介绍各类名目繁多的艺术大赛信息,不少都带有“国家”、“国际”等字眼。但事实上,不少都只是培训班吸引学生的噱头而已。

5岁女娃拿回国际比赛第一名

但金牌的含金量并不高

  圆圆在下沙一家培训机构学习绘画一年,参加绘画类比赛蛮多,但国际性质的大赛还是头一次参加。“前段时间,培训老师向我们推荐一个国际性质的书画大赛。这是女儿头一次参加‘国际’大赛,她非常重视。从平时画的作品前前后后挑了三次,总算挑了三幅自己最满意的作品,然后请老师挑选一幅并上交。”

  除了圆圆,她班里其他7名小朋友也非常重视,各请老师挑选了一幅作品上交参赛。

  上周,培训老师向小朋友们公布了大赛结果,圆圆递交的绘画作品,富有童趣,获得了大赛幼儿组第一名,还发了一枚金牌。其他还有6名小朋友获得不同名次的奖项,只有一名小朋友落选。

  在班级外陪读的洪女士得知女儿获得金牌后非常高兴,还拍照发朋友圈。但回家后,爱深扒的洪女士上网查询了这场大赛情况,感觉这场大赛虽然打着“国际”旗号,但并不是什么权威比赛。“女儿很开心,但我本人有些失望,感觉费劲心思,给女儿弄了一块‘玩具’。”洪女士有些失望地说。

  学妈杨女士的女儿已经学习绘画5年。杨女士回忆说,学画前几年,她也会让女儿参加各类绘画性质的比赛,其中打着“全国”、“国际”旗号的绘画比赛参加了也不少,甚至有些比赛还是缴费参加的,但在几次陪同参加中发现,它们的权威性并不大,对家长而言,往往花了钱又劳心劳力。

带“国际”字眼并不一定就高端

家长不要盲目参赛

  记者走访下沙一些才艺类培训结构发现,培训和大赛是“标配”。不少培训机构的公告栏内都会张贴各类名目繁多的艺术大赛信息,老师们也会在微信朋友圈转发各种比赛。信息介绍中,这些比赛大都带有“全国”、“国际”、“中华杯”、“华夏杯”等引人目光的字眼,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

  宁宁在下沙其中一家才艺类培训机构学习舞蹈已经4年,参加过的比赛数目已经让她记不清了。她说,家里各种奖杯、证书都能装一箱子。而且,宁宁的培训班老师也时常发送这类的比赛信息到她妈妈的微信上。宁宁妈妈打开微信朋友圈,“全国”、“国际”等各种名头的比赛非常多,但仔细看看主办方,很多都由舞蹈类公司主办,甚至还有不少由银行、房产公司主办,直接与舞蹈相关的机构并不多。

  这些打着“全国”“国际”旗号的获奖证书,究竟有多大的权威性呢?

  下沙某所小学一位姓张的美术老师表示:“在利益的驱使下,现在的青少年才艺比赛已经不完全是一项赛事那么简单了,而是被一些商业机构看成是扩大宣传的工具。比赛的水平、公正、权威也不是这些机构追求的主要目标,说白了,就是只要参加或者交钱就能获奖,而商业机构也达到了他们的目的。”

  杭城一家从事少儿模特培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乏有些主办方通过比赛做宣传和牟利,比赛结束,每个小朋友都获得了一个“全国”证书。

培养兴趣才是目的

不要为了“赛”而赛

  “一场比赛的含金量究竟有多大,就要看主办方资质和比赛邀请的评委水平。”张老师向记者透露了甄别大赛含金量的方法,“非公司性质主办,加上由知名或专业人士做评委,而不是由一些获得过相关奖项的爱好者评出来或请一些领导进行评奖的,含金量都不会低。”

  尽管这些大赛的含金量令人质疑,但张老师认为,如果能通过参赛,培养孩子们的才艺兴趣,也是不错的选择,而不要为了比赛而比赛。

  “带孩子参加比赛,可以开阔眼界,检验他的学习成果,锻炼孩子面对大场面的从容淡定。比赛所表现出来的‘竞争’,可以让孩子思考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这项才艺,甄别自己的能力水平,或者可以成为孩子成长和进步的动力。”张老师说。


钱江晚报 今日下沙·民生 q0004 带“国际”、“国家”字眼的比赛
不一定就高大上
2016-12-23 13000827 2 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