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6版:时评·个论

黑救护车肆虐,谁之过

  新京报最近对北京一些大医院活跃着的众多黑救护车展开调查,发现这些黑救护车多为私人所有,自称可为患者提供转院、场站接送、急救等服务,但设备简陋,救护不专业,而且经常半路漫天要价。

  救护车是关系着人民生命的特种车辆,但有如此之多的“黑救护”在路上行驶,甚至通过挂靠顶着正规的帽子,让人不得不为之震惊。这些黑救护车设备简陋,救护不专业,如何能保证车上病人的安危?而且,“黑救护车”并非只在个别城市中存在,甚至可能已经成为全国性的普遍问题,从这几年屡见报端的新闻披露即可见一斑。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社会对于救护车的需求正在日渐增加,中国人口老龄化也催生出越来越多的救护需求。同时,我国发生交通事故致死伤的比例也大大高于国外,这些都在争夺着救护车这块蛋糕。

  然而,在我国,救护车这块蛋糕到底大不大呢?按照我们的国家标准,要求每5万人应当配备一辆救护车。但是,德国是每1万人配备一辆,我国的台湾地区每2.8万人配备一辆,香港每2.5万人配备一辆。应当说,我们的国标原本水准就不高。但即便是5万人一辆的国标,达标的也不是很多,只有北京、上海、天津等地达到。

  北京是3万人配备一辆,这一标准已是全国最高水平。但是北京等一线城市,却是医疗资源过度集中的地方,每年都有很多非本地的患者来就医,他们很多是重病患者,对救护车的需求特别旺盛,所以北京3万人一辆的救护车配备,只能算是杯水车薪了。

  因此,黑救护车屡禁不绝的背后,还是救护车的供给不足的问题,制止黑救护车的肆虐,最重要的途径还是要增加正规救护车的供给。当然,增加一辆救护车,并非仅仅购买一辆那么简单,它需要人员的配备磨合,车载医疗设施的完善:底层数据、操作手段、整体功能融合都要跟上,需要假以时日。

  在增加绝对量的同时,也可在医疗系统内部挖掘潜力。记者调查中发现的大量外地牌照救护车,经查询均归属一些外地县市级医院,因为医疗资源、病患群体都流向一二线城市,它们有时被闲置了,所以也就被人利用成“黑救护车”了。所以如何在国家层面建立打破行政区域的、地区间有效协调的救护车共享机制,也是增加救护车有效供给的方法。

  同时还要看到,有些患者对救护车的需求,仅是长途转运护理并非急救中心的主要业务,这一块技术要求不太高,可以委托第三方处理。比如2016年夏天美国华盛顿州,因承担院前急救任务的救护车太繁忙,就计划让出租车或是Uber来分摊一部分不太紧急的需求,这样也可以缓解对救护车的需求,间接做大这块蛋糕,只需对第三方做简单培训即可。


钱江晚报 时评·个论 a0016 黑救护车肆虐,谁之过 2017-01-24 钱江晚报2017-01-2400014 2 2017年01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