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g0004版:淳安生活

法庭移至养老院,解决八旬老太赡养难

  子欲养而亲不在,是人生一大憾事。但在我们身边父母年迈,子女却不愿赡养的案例,还是时有耳闻。近日,淳安县人民法院汾口法庭,公开审理了一起八旬老母状告子女不赡养的案件,引起社会反思。

  八旬老母入住养老院

  费用谁来担?

  2016年10月,汾口人民法庭收到一份特殊的“状书”,请愿的是一位82岁高龄的老人,状告自己的6个子女,要求支付赡养费。经过早期调查了解及考虑老人身体的特殊性,2017年3月23日,汾口人民法庭将开庭审理地点移到了老人现居的养老服务中心。

  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临时搭建的审判庭,闪耀的国徽下,审判长、人民陪审员、书记员一应俱全。原告席上,老人腿脚不便身坐轮椅;被告席上,到场的5个子女神情冷漠。接下来的审判如想象的一样,母子对簿公堂的争吵不休,让围观群众看得揪心。而让人更着急的是,被告人多各有说辞,且原告老人听力不便,话语不通,审判长不得不找来当地百姓做翻译,一遍遍讲解一遍遍询问。一场计划1个多小时结束的审判,在喋喋不休的3个小时后,仍以子女的各种抱怨而休庭。

  子女间的斤斤计较暴露了各自的私心,同时也让审判长看到了调解的希望。“赡养父母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你们的老母亲80多岁了,你们也都有老的那一天,何必为了以前的那些恩恩怨怨,落下一个不孝的骂名呢,这辈子做亲人都是缘分……”夜幕降临,围观群众一个个离去吃饭,法官的调解还在继续,正所谓亲兄弟明算账,为了帮大家打开心结,法官直接拿出计算器,帮着大家一分一厘地算起账。

  “这个钱,你愿不愿意出?”“这笔账,这样算对不对?”在一次次此起彼伏的问答之后,再一笔笔账目理顺之后,子女们纷纷在赡养协议上签下大名。这场审判与调解并行的审判,终于圆满收场。

  审判与调解并行

  巡回法庭深入人心

  汾口人民法庭庭长徐卫平告诉笔者,像这样公开的巡回审判,法庭每年会根据具体情况组织多次,有时在农户家里,有时在村委大会堂,有时也会在养老院等公众场所。巡回法庭,旨在为年龄大、出行不便的特殊人员提供开庭便利,同时也通过这样的公开审判模式,起到教育警示大众的作用。

  据了解,汾口人民法庭管辖范围涉及汾口、姜家、浪川、枫树岭、安阳等多个乡镇,一年案件数量达1000多起,法官们开玩笑地说:“工作日就是开庭日,办公区域的走廊每天都跟菜市场一样热闹。”

  聊起有关赡养的案件,法庭里上到法官下到厨房阿姨都能说出个一二。“现在父母与子女之间因赡养引起的纠纷越来越多,像这场公开审判一样,年逾古稀或者是身体残疾的老人,把自己的子女告上法庭要求赡养的不占少数。”法官郑苏程说,“赡养案件,除了子女不孝这个原因之外,一般都有这样几个特点,有的是因为家里子女过多,彼此间斤斤计较;有的是父母对待子女不公平,引起其他子女不满情绪。”

  邻里纠纷,赡养老人,乡镇法庭的法官工作中,包含太多的人情冷暖与世间百态。他们身着工作服,是法官,是审判长,但更多的时候,他们是从中斡旋的和事佬,是语重心长的老师,甚至是帮着一起算账的财务。总有人不理解地说,法官打官司就是在赚钱,然而一起奔波数日的赡养案件,不过几十元诉讼费,这样的赚钱法谁愿意?

  邵翠 王红良


钱江晚报 淳安生活 g0004 法庭移至养老院,解决八旬老太赡养难 2017-03-31 3383491 2 2017年03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