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官赖,追债之外还要追责
本报评论员 高路
江西奉新县政府拖欠了当地一个公司10年的工程款。当年,江西国弘投资有限公司中标了奉新县人民政府一市政工程,遂设立开发公司进行管理。但是开工至今,“奉新县人民政府未结算、未验收相关项目。期间,县政府曾出让土地,抵掉部分工程款。但其余款项至今未结。”江西省宜春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事实作出判决,并冻结了奉新县政府3.24亿元的资产。
这份判决书揭开了鲜为人知的一面,原来,老赖队伍中还有地方政府的身影。有媒体从最高法网站查询得知,像奉新这样欠债不还的地方政府为数不少,让人大跌眼镜。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不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依法治国的深入,只要失信,不管是个人是企业,还是地方政府都应该一视同仁,该判决的判决,该上网的上网,该限制的限制。只有这样,才能遏制住一些地方政府有点权力就撒野、任性的冲动。只有法律的腰杆直了,权力才会低下头颅。
曝光的作用显而易见,奉新县人民政府作出回应,表示高度重视,将尊重法律裁决,严格按法律履行义务,配合法院做好相关工作。不止奉新,恐怕这份流传于网上名单中的每一个地方政府脸上都有点挂不住。
这些地方政府如何回应,它们如何在债务下求生,将成为接下来的一大看点。一个老赖不是那么好当的,根据法律的规定,被列入“老赖”黑名单,会被限制消费,很多涉及到“衣食住行”各方面的高消费行为都会被严格限制。最高法有规定,被执行人为单位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被执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不得实施法律规定的行为。当然,因个人需求,需要买房、买车,可以向执行法院提出申请。
那么这些地方政府的主要领导,出行有没有受到限制?飞机还在坐吗?消费有没有卡过壳?买房买车之前有没有向法院提出申请?他们又是如何在法律的规定下开展公务、安排个人生活的?法律的严肃性体现在判决上,也体现在执行上,而相比于判决,执行环节更考验执法的刚正不阿,考验判决的诚意和权威性。也只有让政府部门的负责人感受到法律的威严,让一个宽泛的公家概念转换成一个个具体的责任人,这久拖不还的债才有解决的可能。
人们还需要关心的是这些债务是如何欠下来的?地方政府成为失信人,有些是恶意欠债不还,有些则属难言之隐,比如摊子铺得太大,有些人在任内大操大办,博得一个耀眼的政绩,高升以后一拍屁股走人了,留下一个烂摊子让后任者收拾。“新官不理旧账”,继任的官员不愿意为前任的失误买单。他们却忘了,一级政府就是一级主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官”,只要到了这个职务上,就必须承担由此而来的权利和义务,两者是对等的。
同时也不忘记追责,决策是具体的人作出的,但债务却是公家欠下的;损失是个人造成的,但偿还的责任却落到了政府头上。这就不免带来权利和责任不对等的问题。我想如果能在追债之外,再追究职务责任,治政府老赖的效果就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