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12年获平安称号,浙江颁出50个“平安金鼎”
“问鼎”平安,他们靠了什么
本报记者 华炜 文/摄 通讯员 王胜明 陈盼 蔡飞 汤烈 陈亮
义乌市民间紧急救援协会的专业装备。 |
今年3月31日,我省向首批连续12年获得平安市、县(市、区)称号的50个市、县(市、区)颁发“平安金鼎”。
从2004年5月省委召开十一届六次全会,作出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决定起,13年来,全省上下一以贯之、一贯到底,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平安建设硕果累累,走出了一条以平安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成功之路。我省的刑事发案、信访总量、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始终保持“零增长”,已成为全国最具安全感、幸福感的省区市之一。近日,钱江晚报记者来到义乌、丽水、衢州等地,近距离了解这些城市成功“问鼎”背后的经验和故事。
义
乌
民间救援协会屡建功
提起省内的民间救援协会,义乌市民间紧急救援协会绝对是当中的佼佼者:丽水里东山体滑坡救援、浦江三名失联小孩救援、丽水遂昌苏村28天全程救援等现场,义乌市民间紧急救援协会的身影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并发挥重要作用,得到省级领导盛赞,被称为“义乌勇士”。
义乌市民间救援协会自2014年正式成立以来,目前共有326名会员,其中经过严格培训,能够参与一线救援的队员有100多名。在协会里,有57名退役军人,以消防兵为主,还有空降兵、潜水员等,组成了一支极具专业性和战斗力的党员突击队。
协会目前整合配备2架美国罗宾逊R44型直升机,2架罗宾逊R22型直升机,一架贝尔407型直升机,16台挖掘机,30余辆越野救援车等。这些装备属于会员个人财产,在需要救援的情况下无偿提供给协会使用。同时,协会还有通信作战指挥车、进口热成像仪、气垫船、潜水服等专业救援设备,协会资金主要来源于会费和会员赞助。
“我们希望通过整合现有个人资源的方式,使这些资源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据会长方为成介绍,目前协会已整合个人救援资源8000余万元,而且现在还推出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探索线上线下结合救援的义乌公益救援新模式。
此外,义乌市民间紧急救援协会还在义乌市的中小学开设灾害预防培训课,在去年暑假期间,与市教育局沟通后,在全市所有学校开展针对防溺水、防火等假期常见安全隐患的防范课程。
除了义乌市民间紧急救援协会外,义乌市公安局打造的“最强大脑”——警用三维地理信息平台,集政务管理、民生服务、大数据分析为一体的义乌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都为义乌的平安综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丽水
人性帮扶,吸毒人员重见曙光
“莲都区曙光服务管理救助中心”是丽水市莲都区禁毒办负责建设和管理,由政府主导,免费提供涉毒帮助,集服务、管理、救助为一体的公共服务救助平台。
莲都区毒情形势不容乐观,面对严峻的禁毒形势,莲都区明确了由区禁毒办主导,以曙光服务管理救助中心为依托,整合各乡镇(街道)禁毒社工,建立覆盖全区的禁毒管理服务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今年23岁的黄健是救助中心的社工,虽然参加工作仅一年左右,但这个充满干劲的小伙子已经收获了满满的自我认同感。
黄健对接的一名吸毒人员,住在莲都区一个山村里,十分偏远,进出的公交车一天只有一趟,从乡政府到吸毒人员家中,还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而且山路十八弯,第一次去就给了黄健一个“下马威”——晕车不停呕吐。
“刚开始接触的时候,特别抵触我,和他做任何交流都拒绝正面回答,总之就是非常不配合。”黄健回忆时还忍不住苦笑了下。
好在黄健也是个倔脾气的人,一次次被拒,仍然没有停止他接触这名吸毒人员的脚步,几乎每周一次到家中和对方谈心。
三四个月后,有一天黄健突然接到了对方的电话。
“他说遇到了烦心事,想和我聊聊,我当时那种喜悦感,真的没有办法描述。”黄健挪了挪凳子,“你知道,吸毒人员遇到烦心事的时候,往往想着要找毒品吸食,而他选择打电话跟我倾诉,说明我的工作取得了成效。”
或许是黄健有些“偏执”的坚持打动了对方,之后对于黄健的劝说和监督,对方都不再抗拒。
“这段时间尿检都过关了,我会继续和他保持联系,按照现在这个势头,我觉得他戒掉毒瘾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黄健说。
和黄健一样的禁毒社工,已经覆盖了莲都区全区,目前救助中心每天都会有五六十人前来接受尿检。
从2013年6月莲都区曙光服务管理救助中心成立以来,全区每年新增吸毒人员人数比例从原来的30%下降到目前的9%左右,戒毒人员管控率达到95%以上,远高于全省80%的标准。
衢州
专门成立协会,专管地下管线
每座城市,除了我们见到的高楼大厦、公园绿化外,在地下还有一个错综复杂的世界,密布的水、油、气、电、通信等各种管线,保障了城市的正常运转。
由于地下管线类目繁多,因此地下管线的管理也成了不少城市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14年9月,衢州市公安、电力、石油等15家管线产权单位和9个负有管线管理职能的政府部门,率先在省内成立了市一级的线路管道保护协会。2015年3月,衢州市公安、发改、安监等23家单位共同签署《衢州市线路管道保护协会管线施工安全管理公约》,协会走上制度化管理道路。
“我们协会成立后,首先做到的就是信息共享、加强预防协作。”衢州市公安局警卫局政委、协会会长陈森建表示,很多施工单位希望在施工过程中,有一家单位能够全面、准确提供地下管线信息,协会成立后,通过微信、QQ等沟通平台,及时分享各类建设信息,给各方对接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协会成立至今,已摸排梳理各种隐患52起,组织协商会议16次,协调处理50余起受施工影响或损坏管线安全的案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超过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