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悦读盛典”八大奖项提名出炉,戳“浙江24小时”APP找答案
“春风图书榜”专柜
忙得每天都要补货
本报记者 陈淡宁
新华书店的“春风图书势力榜”专柜一天至少要补一两次货。 |
上周末,由钱江晚报和浙江省新华书店共同主办的“2017博库·全民阅读周刊春风图书势力榜”(以下简称春风图书势力榜),公布了“好书60榜单”的读者投票结果,在短短的三天里,有近7万读者参与到了投票活动之中。
而昨天下午,春风图书势力榜的白金图书奖、春风致敬奖、白银图书奖(虚构类及非虚构类)、金翻译家奖、新人奖、年度春风人气奖(本奖项参考新华书店的销售量)以及年度春风奖8大奖项的提名奖名单,也已出炉(扫二维码关注浙江24小时APP查看名单)。4月23日下午,春风悦读盛典将正式揭晓8个大奖花落谁家。
事实上,自2月24日活动启动以来,春风图书势力榜得到了许多读者的支持。昨天更有读者跟我们爆料,说拿着这份榜单去买书,发现书店里已经辟出春风图书势力榜的图书专柜了。
“春风图书势力榜”专柜受捧
一天至少要补一两次货
根据读者的爆料,记者昨天来到位于解放路与青年路交叉口的新华书店,发现在一楼进门往电梯方向的路径上,分布着三个专柜,分别是“店长推荐柜”、“东野圭吾专柜“以及读者向我们爆料的“2017全民阅读周刊春风图书势力榜推荐柜”。
新华书店解放路店的店员告诉记者,专柜是在4月3日布置好的。“布置好的这两天刚好是假期,来书店的读者也比较多,对这个柜台的关注度还是挺高的,基本上一天下来最少要补一到两次的货。”店员说。
“跟其他几个柜比起来,这个柜台上的书还是层次比较高的,有一些读者是拿着手机专门来挑选的。”店员说着,拿起了葛亮的《北鸢》,“这本书的受关注度在这个柜里算是比较高的。总体来说,这个柜台上小说卖得普遍比较好,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相比之下,一些大文化(非虚构类)的就弱一些。”
在“春风榜”专柜前驻足了近5分钟的王小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她手中正在翻阅张悦然的小说《茧》。原来,王小姐是附近一间公司工作的白领,从公司步行过来只要5分钟,所以午休有空时,王小姐就会到书店来转转。
“这个专柜很新鲜,推荐的跟其他(书柜)的感觉有点不一样。”王小姐说,“现在摆在书店推荐位置的书,一般都是特别有话题性的,比如热门影视剧,像《嫌疑人X的献身》那种。要么就是名人传记,或者励志类的成功经验谈。相比之下,这个专柜感觉有点‘复古’。但这些名字看上去又都很熟悉亲切,王安忆、张悦然、路内……怎么讲呢,相信这个书柜推荐的,应该都是买回去不会感到后悔的书吧(笑)。”
专柜里的书
是热点是阅读风向标
记者在店内转了一圈,除了前面提到的三个专柜之外,正在热播的《人民的名义》有单独设有一个小展台,另外,书店内电梯转角处的“古典诗词读物”专柜也十分显眼。
“其实古典诗词这块区域马上要撤掉啦。”店员告诉记者,“我们的专柜设置都是跟着热点跑的。设置这块区域主要是因为诗词大会的火爆,现在节目热度差不多过去了,我们也正在寻找新的主题。”
“不要小看这些专柜的设置,很多读者都跟我们说过,这种紧追热点的专柜可以让他们不被潮流落下。这是他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新华书店解放店的副经理张月婵告诉记者。
“这家新华书店建于1954年,是全杭州开出的第一家书店。”在新华书店工作了20多年的张月婵说,“这里是老城区,周围有商圈、有景区、有学校,也有老住宅区。所以相比其他的门店,我们这里来往的读者顾客层次会更丰富一些,需求也会更多样。我们这里有许多的老顾客,有时会跟我们的年轻店员聊起,上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那会,来买数理化教材的人从书店一直排队排到西湖边;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上海译文第一次引入了外国经典文学,也是书店一进货就被抢购一空;上世纪90年代,书店从最初的柜台式变成了开架式,读者可以像逛超市一样逛书店;2000年后,书店慢慢开出了咖啡吧、卖文创用品的创意生活馆;2014年又再增设悦览树24小时书店、百新生活馆等区域。2016年,又与杭州市图书馆共同推出“你借书,我买单”的免费借阅活动。其实读者也都有体会,慢慢的,书店已经不再只是卖书,而是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种生活方式变得更讨人喜欢。”
投票产生的排行榜,从一个风向标上代表了大众读者们的阅读取向和阅读态度,新华书店也表示,这个数据,也值得他们关注并研究,读者想看什么书,爱看什么书。同时,用特别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们,购买它们,打开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