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k0002版:建德生活

一些流动摊位,一斤只有八两

  城市中流动摊贩随处可见,缺斤少两的问题,也几乎成了司空见惯的“潜规则”。商贩的秤,说是一斤,实则八两,这样的“八两秤”你遇到过吗?

遭遇“八两秤”有人习以为常,有人据理力争

  平时谢女士家里的水果都是她婆婆买的。今天谢女士下班早,看到小区附近货车上的水果挺新鲜,就买了些芒果、香蕉回去。婆婆看到儿媳妇难得买了水果回来,就问她这水果是哪里买的,谢女士说在家楼下货车上买的。随即,婆婆就把水果放自家秤上,不称不知道,一称吓一跳,儿媳妇买了三斤芒果,只有两斤半,香蕉也是不足分量。

  称完,婆婆就要下楼去找摊贩理论,“年轻人不会买东西啊,那些摊贩平时就缺斤少两的,用的也都是‘八两秤’,但是在我们老太婆头上不敢这么做,我非得下楼找他好好理论一番。”谢女士的婆婆说道。但是谢女士不以为然,觉得少点就少点好了,也没多少钱。“我觉得这种流动摊位上价格会比超市便宜点,缺斤少两在所难免,而且这种摊位流动性这么大,等你回来发现了,回头再去找,都不知道去哪儿找了。”

  谢女士的婆婆告诉笔者,“很多流动摊位是看对象决定是否缺斤少两的,像我们这种经常买菜的,他们一般都不敢下手。如果是年轻人去买菜,那些商贩就会耍手段了,报高一点的价格,报重一点斤量,因为很多年轻人对菜的单价、重量都不会去在意,这样一些不轨商贩就有机可乘了。现在这些小年轻买东西可得长点心眼啊。”

流动摊位多猫腻,缺斤少两成行内潜规则

  最后谢女士的婆婆还是不停劝阻,下楼找商贩讨要说法。还好下楼的时候,那个商贩还在。见谢女士的婆婆回来理论,这个商贩自觉理亏,便很是敷衍地说自己年纪大了,眼睛看花称错了,然后抓了几个芒果放进去凑重量,“这下肯定够了,保准还有的多。”商贩打包票说道。谢女士的婆婆好好教育了这个商贩一顿,这事儿才算罢休。

  像谢女士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笔者随机走访了同一小区的其他市民,他们大多也碰到过这种流动摊位上缺斤少两的情况,但不是所有人都跟谢女士的婆婆这么会据理力争。刘先生就是个“淡定派”,刘先生图方便也会经常到附近的流动摊位上买菜,他说偶尔会遭遇到缺斤少两的情况,“不是每个摊贩都这么搞,有时候会遇到一些不良商家,会出现不足秤的情况。”刘先生说,买菜后自己会掂量一些,偶尔感觉特别不靠谱的,才会到公秤处进行比对,不过,就算发现了缺斤少两的情况,刘先生也不会返回要说法,“其实没损失几个钱,闹到心情不好也没必要,不过以后我就不会再在这家买菜了。”

  有市民认为,应加大缺斤少两的监管力度,因为受损的不仅是消费者的利益,还有市场的公平秩序。


钱江晚报 建德生活 k0002 一些流动摊位,一斤只有八两 2017-04-07 3417702 2 2017年04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