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锦旗背后的故事:
揭开特殊医院的神秘面纱
陈果 洪意钧
日前,建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建德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主任邵正平、康复科主任沈永进,怀着激动的心情接过了建德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医生姜明刚手中的锦旗,他们说,之前收到过很多病人和家属送过来的锦旗,来自同行的锦旗还是第一次,让他们很意外,也很感动。
原来四院的病人除精神疾病外,还存在身体其他疾病,但由于病人病情的特殊性不方便外出就诊。一碰到患者需要会诊,四院一病区的医生姜明刚就打电话向三院的邵正平和沈永进医生求助,并在电话里言明由于经费欠缺,无力支付出诊费。两位医生听了以后,二话不说,在不影响其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常年为四院精神病人提供义诊。尤其是近半年来,高达二三十次之多。四院一病区所有医护人员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向这2位医德高尚的医生赠送了锦旗。
这里的医护人员都挨过病人的打,身上都有伤
在很多人看来,建德市第四人民医院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医院。
姜明刚医生来四院工作已经有七八年了,工作第一天,他进病房查房,迎接他的就是病人重重的一记耳光。当时,他整个人就蒙了,半张脸火辣辣的。身边同事见怪不怪地对他说:“平常心对待,在这里挨打是常有事情,不挨打才是不正常的。”还有一次,姜明刚穿着老婆给他新买的T恤来到医院,没想到被一个病人用手掐住脖子,拉扯中,他的新T恤直接被病人撕开一分为二,成了开衫。
一病区护士长吴建珍说,有些病人的暴力行为是有预见性的,但很多时候,一些暴力行为是毫无征兆的。对于这些,医护人员毫无怨言,吴建珍说:“他们是病人,不是故意的,很多时候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在做什么,家人也不太管他们,其实挺可怜,有些病人发病时,8个人都制服不了,现在我们都习惯了,病人发病时,我们也会自觉把手表、眼镜等物件摘除。”
“年纪轻的我们当兄弟,年长的我们当父母”
四院一病区住的都是重症病患和一些精神不稳定的病人,共117名,最小的14岁,最大的78岁。他们中,有很多人被家人送到医院后,家人由于多方面原因对其不太理睬,很少过问,其中还有7名病人是不知道姓名、年龄、家人的“无名氏”。换季衣服、生活用品等一些应该家人准备的东西,也成了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的事情。他们自发地会给这些病患带去衣服、鞋子,休息天时会免费给病人理发,刮胡子。有时候也会组织捐赠。
姜明刚说:“这里的病人对我们医护人员来说,就像是自己的亲人,年纪轻的我们当成自己的兄弟,年长的我们当成自己的父母。”实际上全体医护人员也是这么做的。他说,有一部分病人连大小便都不能自理,医护人员除了一口一口喂饭,还要随时清理他们身上的脏物。在四院工作,还要会随机应变,观察入微。有一个病人今天说他叫孙悟空,明天又叫猪八戒,后天叫沙和尚,如果你不随着他变换的名字来叫,他就当作没听见,不配合治疗。
让病人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这样的治疗方式你听说过吗?
一病区有个病人成小明(化名),今年25岁,由于家族遗传,兄弟姐妹3人都是精神病患者,目前都住在四院。成小明有被害妄想症,身上携带菜刀、木棍。第一次被父母送入精神病院时只有十六七岁,当时的他是中学学生,学习成绩也很优秀。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并得到医院康复科医生评估后批准其出院。而出院后不久由于家人疏于看管,不定时服用药物,又被送回了医院。如此反复了六七次。
在药物稳定治疗与医护人员精心看护下,成小明与正常人无异。同时,医护人员还发现,很多时候,成小明会帮助他们管好病人,维持病人秩序。甚至当护士量体温时,他会主动帮忙把数字填到表格中去。姜明刚听说了这种情况后,做了个大胆的决定——让成小明参与到了他的研究生课题研究中来。他惊奇地发现,成小明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都非常强,电脑WORD和EXCEL一教就会。他问成小明:“我想请你帮忙,参与到我的研究课题中来,你愿意吗?”成小明嘴上没说什么,脸上露出了笑容。如今的成小明已经能熟练使用电脑,帮助姜明刚输入相关研究数据,而且准确率很高。随着这种新型的治疗方式的推进,成小明的话也多了起来,会主动和医生进行交流,这已经不是单纯的病患关系。
收到病人的巧克力, 这种心情无法用语言表达
四院的病人在病情相对稳定一段时间后,除了正常的治疗,医院会拿一些手工活给他们做,干活所得的钱也归他们自己使用。在四院,就有二三十个病情稳定可以做手工的病人。护士长每周都会进行一次统计,帮病人外出购买他们想要的东西。
其中有2名病人,拿自己的手工收入让护士长帮他们买巧克力。当他们从护士长手里接过巧克力的同时,他们没有留着自己享用,而是把巧克力送给了他们的医生。姜明刚说,社会上对他们医院的医护工作者有误解,让为他们常年和精神病人在一起,肯定也会有影响,所以他们医院的医生护士找对象也比一般人要难。他们心中也有过委屈与不平,但当他们接过病人手中的巧克力时,心里一阵暖流涌过,长期的被打、家人的不理解、外人异样的眼光,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得到了回报,心里说不出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