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0版:名医馆

浙大一院40年肾移植5000例,位居全国第一

昨千位换肾人聚会,20余人结婚有子

  本报讯 昨日杭州大剧院来了群特殊的人,一共有1000多位,他们都曾换过肾,但他们现在都活得挺健康,其中20多位还结婚生子啦。把他们召集在一起的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

  “他们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中心近40年来,肾移植病例达到5000例,这个数量与肾移植登记数据综合质量均位居全国第一。”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肾脏病学科带头人陈江华教授告诉钱江晚报记者,在这1000多位病友当中,最长肾移植者已经健康存活29年,是国内鲜有的长寿移植者。

  这些死里逃生的患者,昨日像开派对,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止不住的笑容,和熟知的病友打招呼聊天——在曾经的一段时间里,他们都在血透室、手术室里经历着类似的从死到生的转变。

  今年31岁的周女士带来了自己3岁的女儿,女儿长得和妈妈特别像。“我是2008年被查出慢性肾炎的。”周女士说,后来发展成为尿毒症,为了等肾源,每周要做三到四次透析。当年22岁的周女士,曾一度陷入绝望,直到在一次朋友聚会的时候,认识了现在的丈夫。

  “认识他之后,觉得天都亮了起来。”未来的丈夫并不介意她患有尿毒症,两人就这样谈起了恋爱。周女士记得最让她感动的一句情话是:“他说,我就算死也要死在他的怀里。”

  好运气似乎随着爱情也一同到来,2011年,经过了3年的透析,周女士终于等到了和自己相匹配的肾源。

  手术很成功,现在除了每天定时服用抗排异药物之外,周女士并没有和常人有大的区别,而他们的婚礼也很快举行,在肾移植3年之后,女儿降临了人世。

  为了让需要肾移植的患者能尽快移植,为了让肾移植后的患者有更好的生活质量,陈江华和他的团队在不断努力,逐步建立了肾脏移植排斥预警和无创性诊断、肾脏移植免疫耐受诱导治疗等关键技术,移植肾一年存活率超过95%,十年存活率超过8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他们还另辟蹊径,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仅用一滴尿液来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性排斥,准确率分别达到94.1%和96.9%。

  同样为了破解国际性难题,针对高危人群,该团队还建立了去敏治疗和强化干预方案,使高危受者的急性排斥发生率从53.7%下降到14.6%。针对低危人群,团队建立了优化免疫抑制方案,使肾移植受者平均减少了30.1%的免疫抑制剂用量,显著降低了毒副作用和治疗费用,使这些患者的急性排斥发生率保持在5%以下。

  本报记者 张苗 本报通讯员 王蕊 金丽娜


钱江晚报 名医馆 a0010 昨千位换肾人聚会,20余人结婚有子 2017-04-15 3462437 2 2017年04月1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