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推广二维码需要拍视频教,数据分析全靠人工纯手动
帮着建风控,手把手教做产品,最难的竟然是填饱肚子
印度版支付宝背后有只大蚂蚁
本报记者 朱银玲
Paytm创始人Vijay |
眼下,在印度街头,“突突车”依旧横冲直撞,尘土飞扬,但是你会看到:当地人是用手机打的“突突车”,在餐馆买单、在加油站加油、街头随便一个飞饼摊都挂着一个二维码……
在印度,移动支付也成了一种潮流。目前,印度版“支付宝”Paytm(印度最大的电子钱包)用户数从不到3000万升至超过2.2亿(用户平均年龄低于25岁),在2017年跃升为全球第三大电子钱包。
近日,Paytm创始人Vijay来到杭州,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他说,Paytm的飞速成长,中间有不少支付宝技术团队的功劳。而对于技术团队来说,去海外推广移动支付,也是件有趣的事。
12亿人,只有2亿有银行账户
过去两年,Vijay大概来了杭州15次,在他看来,每次来都会学到很多新的东西。
2015年2月,Paytm的用户数不足3000万。印度有12亿人口,目前只有2亿人有银行账户。“我们最大的困难在于他们对科技产品的不习惯,另外,印度基建相对来讲也没有那么发达。”Vijay希望到2020年,服务5亿的用户。
目标很大,可是要推广移动支付,对Paytm来说困难重重。“在Paytm引进二维码之前,印度是没有二维码的,所以早期推广时,还要做市场教育,甚至要在电视台拍视频拍照片,告诉用户这个是怎么使用的。”Vijay说。他们为了推广转账功能,曾设立奖励金,随即就有人琢磨出套取数笔奖励金的方法。为此Paytm一度关闭用户之间转账的功能此外,Paytm也没法支撑像“双11”这样的商业大促,因为承受不起猛然激增的交易峰值。
“跟蚂蚁金服的合作就像是上了一个MBA的课程。”Vijay说,为了帮助Paytm,蚂蚁金服的技术团队直接驻扎在了印度。
“纯手动”终于变成了自动
以电子钱包的风控安全技术为例,从2015年8月开始,蚂蚁国际风控头狼团队就频繁飞到德里,和Paytm的同学深入交流。
刚开始,Paytm的风控团队不到10个人,每天一早,他们会收到数据挖掘团队的邮件,邮件里有串用户名单,他们要对名单中这些用户的历史行为及相关信息进行人工线下审核,并对风险作出判断和处理。而整个过程都是靠线下纯手动的方式。
根据蚂蚁的经验,随着用户数飙升、业务场景越来越丰富,支付风险的种类会变多。于是,蚂蚁为Paytm风控团队提供了咨询服务和产品技术分享。
“印度人基本上是上班到点就走人,思维方式差别也很大。”蚂蚁国际事业部资深专家吴晖表示。
除此之外,Paytm的项目经验也不足,“比如有一次,在项目确定开始的会议中,我提出我们双方需要确定一个项目经理。他们CEO说,他们公司从来都没有项目经理。他指着一个资深员工,说‘你就是项目经理了’。”
“我们只好从最基础的描述产品文档格式开始,手把手教他们的产品经理怎么做资料存档。幸好在两年磨合过程中,双方的差异越来越小,合作越来越顺畅。”吴晖说。
老干妈拌白米饭解决吃饭问题
在吴晖看来,在印度生活,拉肚子跟呼吸空气一样正常。而比拉肚子更有心理阴影的是填饱肚子。
“Paytm所在的大楼没有餐厅,吃饭要到马路对面另一栋大楼去,而那条马路,是我见过的全世界最危险的马路,那二十米不到的距离,是世界最遥远的距离。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你过不去。红绿灯亮了等于白亮,车水马龙,永远没有停下来过,哪怕一秒钟。”于是,他们中,有人宁愿选择老干妈拌白饭,也不愿意出去吃饭。
新闻+
蚂蚁要将技术出海模式
推广到全球
来自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目前在发展中国家,尚有20亿人没有银行账户,仅10%的人持有信用卡,有贷款需求的人中仅21%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据了解,目前,蚂蚁金服出海输出技术的国家遍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5年2月,蚂蚁金服与印度Paytm展开战略合作;2016年11月,蚂蚁金服与泰国支付企业Ascend Money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17年2月,蚂蚁金服注资菲律宾最大数字金融公司Mynt,赴菲律宾的技术团队近期已经筹备完毕;2017年4月12日,蚂蚁和印尼Emtek集团宣布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开发移动支付产品,蚂蚁赴印尼的技术团队也与印尼合作伙伴接触。
据悉,此外,蚂蚁还将向数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同样的模式做技术输出,今年将会陆续宣布消息。这样的技术输出,最直接的好处,是能为当地企业节省5~8年的研发成本和发展时间,支付宝这12多年来自主研发的安全风控技术、防欺诈技术、反洗钱技等方面教过的学费和做错的路,都帮他们省了,他们现在直接用现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