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z0004版:嘉兴生活

浮生若梦 疯魔成活

——我听刘墉公益演讲

  浮生若梦  疯魔成活

  ——我听刘墉公益演讲

  曾在知乎上看到有个人说“我希望在我遇到困难并且无法解决的时候,有个人能够走过来,及时告诉我该怎样做、怎样做最好,可惜没有。小时候曾在家中的书柜里远远望到过他的书,后悔当初没有拿下来读,这样也可以少走一些弯路。”这里面说的他就是最近在杭州作公益演讲的主讲人刘墉老师,是著名画家、作家。

  绘画是刘墉的本行,所以这场演讲就是由他的画作紧紧串联起来的。第一幅画的是童年时代生活的台湾眷村,一条沉静的小河,四周的人家靠它的水耕种,每天早上村妇们都蹲在青石板上洗衣服,不论是芦花翻白,还是姜子飘香。然而行将九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刘墉与母亲相依为命,他没有多谈,其中的凄凉大概只有自己知道了吧。可是厄运并没有离开多远,初二那年过年,突然砰的一声巨响,眼前全成了红色,火苗窜出了屋顶——他们的家毁于这场大火,从此刘墉便和妈妈住在废墟旁搭的小木屋里。可是现在回想起来,他是带着极为轻松幽默的口吻来向听众叙述的。刘墉说他常以“人就这么一辈子”这句话来告诫自己并劝说朋友。“这七个字,说来容易、听来简单,想起来却很深沉。它能使我在懦弱时变得勇敢,骄矜时变变得谦虚,颓废时变得积极,痛苦时变得欢愉,对任何事拿得起也放得下。”这大抵就是刘墉的为人处事之道吧。

  在所有画作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几幅绘菜园的画。红彤彤的番茄、绿油油的蔓叶还有一只肉嘟嘟的蜗牛。“我的妻子就是这只蜗牛,她最爱睡觉,我就是它上边儿的大叶子,为她遮蔽日光。”他向我们这样介绍这幅画。我拜读过刘墉写他们夫妇爱情的文章,“上午在法院申请书上盖好章。我带她去买了件短短的蓝色洋装,又把自己塞进那一百零一套的黑西装里。梳了头,搽了不少发蜡,再去银楼买了两枚细细的白金戒指。下午公证时,大约有七八对新人一起行嘉礼。同学来了一大票,手上抱着花,全是从校园里“借”来的。我在重庆南路上,看到一个背着照相机的男人,问他:“有没有底片?剩几张。”于是请他帮忙,按了三次快门。我实在想不出比这更浪漫更热烈更真心的结婚仪式。当然,等到了我们的孩子结婚的年纪,我们一定会对他们带回来的新人横加挑剔,带上一千度的有色眼镜追问他的八代祖宗。就像刘墉常对着他的女儿说,可别学你妈。

  演讲的主题虽是“我困顿中对文学和艺术的领悟”,可是我总认为,这领悟是来自刘墉先生的乐观精神,他未曾提过自己在困顿中如何艰苦卓绝,仿佛一切都是碰巧,都是运气,都是命运所赐。想起他在一篇威尼斯游记里说道“有一天,我会不记得那些圣徒的面孔,只记得他们黑色的岁月的痕迹。也可能有那么一天,我忘记了圣马可广场的样子,只记得有个妇人把鸽食撒进头发。”的确,人们只能在身后的墓志铭上写下一件值得纪念的事,那一定不是自己有多么高的成就或多么显赫的地位,而是我曾爱过、恨过、活过。一切艺术都有一颗豁达而超然的灵魂。

  浮生若梦,有过多少欣然也就有多少困顿,就算人生看起来是一片再洁净不过的皑皑白雪,雪的下面总有景物,有树、有草、有躲着的小动物、有被掩盖的车子,也可能有已经冒出头的番红花或含了苞的连翘。

  沈育晓/文


钱江晚报 嘉兴生活 z0004 浮生若梦 疯魔成活 2017-04-21 钱江晚报2017-04-2100014;钱江晚报2017-04-2100015;钱江晚报2017-04-2100016;3483448 2 2017年04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