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4版:时评·个论

“最多跑一次”要打通最后“一纳米”

  昨天,为了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杭州市长徐立毅以一名普通市民的身份,不发通知、不打招呼,轻车简从,实地暗访多个行政服务窗口。结果,尴尬了,市长暗访时办的四件事,都没办成。能较真碰硬去解决问题,这说明服务型政府工作作风正在真实转变。

  我省提出“最多跑一次”刚过百日,到底跑得怎么样?本报评论曾就“最多跑一次”发表过多篇评论,时评网友吐槽留言的真实经历,在昨天徐立毅市长的暗访中亦都有体现。

  市长陪办的一个事情没办成是由于提交的表格版本不同,仍需再跑一趟。另一件是办理公积金提取业务。这项看似简单的业务,却被告知需要开具无房证明,而开证明的房产档案馆却位于开元路。这让“最多跑一次”再次落空。

  材料齐全才有“最多跑一次”之谈,为了手续齐全,办事者前期可能已经跑了很多次。老百姓有过这种经历的怕是不少,今天说你少这个,明天说你缺那个,有时办事人员还不把需要的证明、手续一次性说完。

  群众“最多跑一次”,意味着职能部门必须主动履职,确需核实的事项,应由职能部门出面查证,而不是让群众到处开证明。从技术操作层面,公共数据共享开放是“最多跑一次”的核心处理器。上个月,浙江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第一批《浙江省省级公共数据共享清单》,随后衢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向浙江省数据管理中心发出“点菜单”,请求调用这份公共数据共享清单中与公积金业务相关的数据。此次数据对接后,衢州的群众办理公积金业务进入“无证明时代”,即无需打印纸质的收入证明、征信证明和社保证明等。这样,“让信息多跑腿,使群众少跑路。”

  要搭建审批大数据平台,大数据统筹与联网的速度必须进一步加快。而现实中,许多数据信息仍存在难跨区域、难跨部门的壁垒,有关协调、衔接、融合需要更多职能部门共同努力。而5月1日将要正式实施的《浙江省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法》,让“最多跑一次”不仅在技术上有了可行性,法律上也有了保障。通过明确电子政务行为的法律效力,用法律为电子政务中的技术应用站台、撑腰,打消基层政府和群众的办事疑虑。

  而涉及企业的行政许可和评价手续仍然相当繁杂。每一个的小小要求背后,都会派生出一大堆事项。又如,另一件市长没办成的事——办理分公司注册登记,由于政策性强、过程复杂,加上材料不齐而未能在现场办结。企业冠省名登记注册,则因审批权限不在市本级,当场也没办成。

  “最多跑一次”表面是企业、老百姓到政府机构办事的次数,但实质是政府的权力边界的再界定。应全省协调统一行动,先明确部门责任,再进行授权,形成问责机制和权力制衡机制,真正做到科学确权、科学授权和科学治权。

  省政府提出到2017年底,基本实现“最多跑一次是原则、跑多次是例外”。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策肯定是好的,对老百姓有利的,关键还是需要看怎么去执行,后续配套服务做得怎么样。时间表定下来了,要真正地实现这个目标,已不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一个个具体细微的纳米问题。

  打通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改革上真正突破,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业务流程更趋简捷合理,才能落实“最多跑一次”。否则靠市长“再多跑一次”也无法体现政府惠民新政。

  本报评论员

  陈进红


钱江晚报 时评·个论 a0014 “最多跑一次”要打通最后“一纳米” 2017-04-27 钱江晚报2017-04-2700010;钱江晚报2017-04-2700012 2 2017年04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