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积极提升老百姓的“菜篮子”
章鸣泽 宣应/文
嘉兴积极提升老百姓的“菜篮子”
“农贸市场的长效管理建设工作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级政府应该理直气壮地,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项工作。今天的会议,就是进一步学习贯彻嘉兴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更加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步调,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按照把嘉兴建设成现代网络型田园城市的工作目标,努力把农贸市场长效管理建设这件事干成干好干实。”嘉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邢海华的讲话掷地有声。
为了总结交流农贸市场长效管理工作经验,部署推进农贸市场长效管理建设三年行动计划,5月18日,在实地参观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商务区)长新农贸市场之后,嘉兴全市农贸市场长效管理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现场会在市政府召开。会议由嘉兴市政府施晓松副秘书长主持,市商品交易市场建设改造提升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市场监管局局长王根良作推进全市农贸市场长效管理建设工作报告,嘉兴市副市长邢海华作重要讲话。
建设放心农贸市场 为民办实事
“全市现有农贸市场180家。其中城镇农贸市场96家,乡村农贸市场84家,2016年全市农贸市场成交148.25亿元。农贸市场为保障城乡居民菜蓝子供应,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年来,按照省政府总体部署和要求,我市先后实施了文明示范农贸市场和放心市场创建两大工程。省文明示范农贸市场提升改造三年行动(2011~2013年)以基础设施和购物环境的改善为重点,推进农贸市场标准化、信息化改造,共投入改造资金4.79亿元,全市有62家农贸市场成功创建省文明示范农贸市场,基本实现传统农贸市场的更新换代,有效改善了农贸市场的整体面貌。2014~2016年实施的放心市场创建,是农贸市场提升改造的延续和深化,共投入改造资金5077万元,全市有61家农贸市场成功创建成放心市场。农贸市场两大创建工程的实施,使全市农贸市场的整体面貌有了大幅改善,建设管理水平有了长足进步、食品安全有了可靠保障,惠及全市约460万城乡居民,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王根良局长介绍了近几年嘉兴市农贸市场创建工作的情况。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王根良局长也坦言道,当前全市农贸市场建设管理还不均衡。他表示,农贸市场管理体制与其功能定位不匹配、市场现状与城市发展定位不匹配、市场整体管理服务水平同人民群众的需求定位不匹配三个突出矛盾尚未真正解决。对此,市场监管部门将以建立健全农贸市场长效管理机制为重点,争取利用3~5年时间,逐步实现市场建设发展从运动式提升改造的“外部输血”到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形成“自身造血”的良性机制。同时,推动民生市场向农村延伸发展,把乡村农贸市场打造成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内涵。“成立专业化的农贸市场管理公司,实施标准化的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建设信息化的农贸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常态化的农贸市场考核机制,营造规范有序的农贸市场周边环境。这几点是我们接下来推进农贸市场长效管理的主要建设方向。”
小菜场大民生 提高百姓获得感
“经过这些年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一大批城乡农贸市场旧貌换新颜,管理运行机制不断健全,农副产品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更为可喜的是,在创建过程中各地探索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如海宁市在探索专业统一管理,长效考核奖惩、市场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农贸市场双体系建设,有效保障菜篮子食品安全等方面得到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消费者的广泛好评。”会议上,邢海华副市长对嘉兴市农贸市场的长效管理建设表示了充分肯定。同时他也指出,农贸市场的建设和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制约农贸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突破;农贸市场的长效管理体制机制尚未真正建立;一些农贸市场尚未全面摆脱低、散、弱,脏、乱、差的格局;农贸市场面临由传统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现实压力。
邢海华副市长强调,建市场易,管市场难。“农贸市场牵系着千家万户的菜蓝子,是民生所系、政府之责、公共服务必需,具有民生性、公益性、社会性的特点,要深化这种认识,有‘小菜场、大民生’的真挚情怀。各地要把这项工作列为关注民生、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农贸市场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它必须是‘周期性改造、持续性创建、日常性维护、制度性管理’。这一轮全市农贸市场长效管理建设三年行动,就是要以翻篇归零的心态,为农贸市场建设注入新的内涵,真正解决市场存在的设施简陋、长效机制缺乏、管理手段粗放、管理能力不足等普遍性问题,形成农贸市场建设标准化、运营管理专业化、内部管理规范化、经营服务优质化、交易便捷智慧化、社会评价常态化的长效管理机制和业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