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i0007版:富阳生活

文章导航

浙宗薪传有后人

——吕少华的篆刻艺术

吕少华先生
涛声听东浙印学话西冷
马洲渔人
吕少华与恩师江成之先生在一起
张宗祥诗一首
江山如此多娇
俯首甘为孺子牛

  吕少华,一九六〇年出生上海,号默庵,祖籍浙江东阳。他对篆刻的喜爱,缘起于中学时看到班主任用橡皮刻上“语文”“数学”等字敲在作业本上,颇觉好玩,由此开始了从参加篆刻的兴趣小组到参加上海市书法篆刻联展和各种篆刻大奖赛,最后参加西泠印社全国篆刻作品评展三界连续折桂并加入西泠印社的篆刻人生历程。

  说起吕少华的篆刻艺术,离不开他的业师江成之先生。江成之是浙派传人,用刀是典型的冲中带切。吕少华在上钢三厂职工篆刻组的展览上第一次见到江成之先生的篆刻作品,就深深地被江老的篆刻艺术所吸引。他便鼓起勇气写信给江成之先生。令他感到惊喜的是,几天后他收到江老的回信,信中江老不仅勉励他好好学习篆刻,还特地安排了他的学生夏伟军负责教习吕少华的篆刻基础知识,令吕少华两年后再带上自己的篆刻作品去请教他。这对吕少华的篆刻生涯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鼓舞。

  两年后,吕少华几乎每周都去江老师家里求教,江老对他的篆刻总是耐心地批改和悉心地指导。吕少华进步很快,自此连获数次市级及以上篆刻大奖赛一等奖和西泠印社全国篆刻作品展优秀奖。一九八八年,吕少华东赴日本,幸得东瀛书法篆刻界泰斗小林斗庵亲笔题签的书法杂志,他对此书珍爱至今,颇有中日“印缘”的情结。此后,吕少华勤于用刀,溯源古今,章法平稳匀称中取奇,刀法取浙派之意,颇能得其精髓。他加入了心仪已久的西泠印社后,时任西泠印社副社长的刘江先生这样评价吕少华的篆刻艺术:“从流溯源一路入手,取法近人赵叔孺、王福庵一路,再上溯元朱文、汉玉印、铸印等,基础较扎实,布局、书篆、用刀均见功力。‘龙池瀑布’一方,法汉玉印,结体平匀而不板滞,线条柔美而秀动,全印气息古润而又具新意。‘数风流还看今朝’一方,用线遒劲,布置舒展……”笔者曾有幸观看过他创作的“心经”全文巨印,气势如虹,颇能代表他这些年来的努力和成就。

  吕少华因工作关系经常出差在外,不过这不仅没有减弱他的创作热情,反而却更使他能够静下心来篆刻。他在取法古人和继承浙派篆刻传统方面,可谓取径甚广。他的多字细朱文印就是取法韩登安多字印的技法;浙派切刀白文印也是吕少华擅长的风格之一,切刀取法王福庵,走刀略带转折,却不露锋芒,颇显厚实隽秀;他的细白文用浙派切玉法,用刀爽挺中略有起伏;近年来又取法吴朴堂、叶潞渊、唐醉石等师法汉印的技法,仿秦印,仿汉朱,仿古玺,仿封泥,仿宋官印,在线条起止并笔处留意,使全印气息高古又增添几分新意。

  浙派篆刻艺术自丁敬开创,经西泠八家至民初王福庵,续之韩登安、吴朴堂、江成之等先生,薪传至吕少华一脉,追古溯源,接踵西泠诸家,为当今浙派后起之秀,正如他的一方印文所言“浙宗薪传有后人”。(稿件来源:《走遍中国》杂志第96期)


钱江晚报 富阳生活 i0007 浙宗薪传有后人 2017-06-09 钱江晚报2017-06-0900012;钱江晚报2017-06-0900008;钱江晚报2017-06-0900017;钱江晚报2017-06-0900022;钱江晚报2017-06-0900019;钱江晚报2017-06-0900010;钱江晚报2017-06-0900018;钱江晚报2017-06-0900023 2 2017年06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