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治病都要辨识不同体质
口述:贾桂娈主任中医师 整理 钱旭群
口述:贾桂娈主任中医师 整理 钱旭群
人们对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市面上各种保健品更是层出不穷,但是如何正确养生却需辨识自己的体质才有效。本刊请到贾桂娈主任中医师,为大家讲讲中医在养生保健上的一些建议和经验。
临床中对辨证的感悟
今年6月上旬,作为市科普讲师团的资深老师,我按杭州市科协的授课计划,到余杭区鸬鸟镇讲了3场中医养生保健课,场场座无虚席,很受欢迎。课后,里外三圈围着我纷纷提问,有的伸手要把脉看病。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年过七旬的沈大伯,咳嗽、咳痰、胸闷、夜间气急已经半年多了,每个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抗菌药物挂盐水,同时服用鱼腥草、痰热清口服液,但症状总不见好。
我当时看了舌苔脉象,一派寒象,再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和抗菌药物简直是雪上加霜啊!于是改用医圣张仲景传给我们的经方小青龙汤,由麻黄、桂枝、姜半夏、细辛、五味子等组成。昨天沈大伯电话里兴奋地说,咳嗽咳痰明显减少了,也不那么怕冷了。
这就是中医的精萃:辨证施治。理是常理,法无定法。所以有经验的中医师都知道,用某验方治疗某种病是不科学的。
前几年还遇到几个典型的病例。有一位32岁的重庆女子,在杭州某服务行业上班,慢性盆腔炎,一直想怀二胎,吃中药半年了仍无果。偶然找到我,让我看了药方,都是忍冬藤、败酱草之类清热解毒药,舌脉却是寒冷之象,我说,给你换个方子,用一些温肾养阴疏肝中药看看。试想苦寒之地焉能让种子生根发芽?
一位退休女教师,失眠十余年,吃遍中西药。西医辨病,中医辨证,就诊时辨证是心脾两虚,用归脾汤治疗,服药三天患者即睡眠明显改善。
一位住城北的张大伯,喉癌术后,不能发声,只能写字交流,经历了手术、放疗、化疗,吃尽苦头。找我看了一年多,每半个月就诊一次,根据疾病不同时期辨证施治,益气养阴,健脾和胃,理气化旐,而不是一味地用大量的抗肿瘤中药。眼看自己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张大伯每次见到我都先竖起大拇指。
中医界的同行都知道“扶阳派”代表李可老先生,有人认为李老先生在北方地区工作生活,适合辛热温阳之品。而我们江南水乡多湿多热,不适合干姜、附子等辛热中药。实际上人的体质不仅受环境影响,还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改变。比如爱长痘痘的女孩可能是湿热体质,如果喜欢吃冷饮,时间长了会变成寒性体质,甚至痛经。这就是医生看病就是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才能辨识虚实寒热阴阳表里。
中医经典要传承
更要学习新技能
临床工作了近三十年,遇到许多困惑。再回过头学习《内经》《难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等典籍,常感叹古圣先贤之伟大,感叹今世难以超越。但现代人对中医学补充和发展的新技能,却让中医人如虎添翼。如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推崇的易医脐针、韦氏脉、长桑君脉法等,对精准辨证,精准治疗获益匪浅。
我接触的病人,许多是在校大学生。痛经、月经不调、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特别多。遇到痛经急诊的女生,先用脐针立即止痛,后续中药调经定痛治疗,也有经前5-7天用脐针治疗的,等到经前就不痛了。
还有一些更年期失眠烦躁,阴虚阳亢体质的,中医医理是水火不济,用脐针治疗,往往在诊室里就入睡了,再配合中药治疗,让爱美的女性重回温柔美丽。
医生简介:
贾桂娈,主任中医师。擅长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肺源性心脏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疲劳综合征、睡眠障碍、肿瘤放化疗反应症的调养。在女性祛斑、养颜、美容和抗衰老方面主张以内养外。尤其在冬病夏治、冬令进补、饮食调理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周日上午贾桂娈主任医师在富春街144号(郁达夫公园对面)富阳方回春堂坐诊。
福利:拿着这期本刊到方回春堂富阳馆可义诊一次。咨询电话:63363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