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14版:文娱·新闻

杭州歌剧舞剧院《遇见大运河》欧洲巡演,首站尼斯歌剧院

台上邀约“加入我们”,台下呼应热烈

演员们在古老剧院与观众们合影。

  当地时间6月28日晚10点40分,法国尼斯歌剧院里依然灯火通明。这座有着130年历史的古老建筑,很久没在这个时间段迎来如此热闹了。

  2个小时之前,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崔巍带着她的团队,在这里完成了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舞蹈剧场《遇见大运河》欧洲巡演的第一场演出。而正是这场演出,让这座近年来已成为供人参观的历史文保建筑,再度焕发出作为剧场的荣光。

  中法舞团的异国相逢

  仿佛是马可·波罗牵的线

  剧场门口,工作人员面带微笑地与热情高涨的观众一一道别,而在剧场三楼休息厅,一身黑色旗袍的崔巍,亦是带着微笑,将一本随身书送给了法国尼斯地中海芭蕾舞团(Nice Méditerranée Opera Ballet)艺术总监埃里克·武安(Eric Vu-An)。

  那是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的中文版。接过这本书,埃里克·武安的脸上满是惊喜……

  时光倒回3年前。2014年5月,崔巍带领她的团队,历时4年精心创排的舞蹈剧场《遇见大运河》在杭州首演。几乎同时,尼斯地中海芭蕾舞团也正受邀在中国演出芭蕾舞剧《马可·波罗》,正是当时的导演兼主演埃里克·武安根据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改编而来。

  马可·波罗,这位沿着京杭大运河南下游历中国的旅行家,用了整整两章的笔墨书写700年前繁华的杭州,称这里是“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又写道“大河上千帆竞发,舟楫如织,数目之多,令人难以置信”……

  而700年后,在法国尼斯,“马可·波罗”与“中国大运河”以这样的方式再度相逢。埃里克·武安也激动地表示,他一定要去杭州,亲眼看看马可·波罗说过的那条大运河。

  为了今天的遇见,早在700年前,就有一位伟大的旅行家牵了线。

  原来,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持续5分43秒的谢幕掌声

  久久不肯离开的法国观众

  太阳神的马车从剧院屋顶呼啸而过,观众席位全是镀有金边的红色软椅,还有铺着鲜红天鹅绒的小巧包厢……一进入尼斯歌剧院,巴洛克式的装饰会瞬间将人卷入到一种古典氛围里。

  但也因此,这座古老的剧院缺少如今广泛应用的现代化舞美设备。在没有视频效果的加持下,完全不懂中文的法国观众,能看懂拥有大量台词对白的《遇见大运河》吗?

  演出前一天的彩排中,崔巍似乎并没有过多担心,她作了一些调整,将原本用视频呈现的氛围与内容,用舞蹈替换:“肢体语言本就是全世界共通的。”

  让崔巍充满自信的另一个原因是,这场表演已是《遇见大运河》自公演以来的第110场,在过去的三年里去过国家大剧院这样的大剧场,也进过一些高校的小礼堂,甚至还在露天的广场上表演过。如今的崔巍,对她的演员怀抱着充分的信任:“孩子们可以的。”

  而这一晚的演出,也成功证明了这份自信并非盲目。全场总共响起了6次掌声,最后谢幕时的鼓掌长达5分43秒,其中一位名叫艾莲娜的女观众,更是激动地抹泪,一遍又一遍地说着:“太感动了。”她爱极了运河开凿时展现人类与泥土彼此撕扯的那个片段。

  在临近尾声时,当演员们用法语喊出“加入我们”时,台下的观众纷纷站了起来,挥舞双手,高呼“好的”。这个场面深深震撼了尼斯市副市长萨尔,他事后告诉演员们,这座剧场从未上演过如此充满现代气息的演出,他也是第一次看到观众如此热情地加入到互动之中。

  “法国观众对于艺术的感受力与热情让我想起了制作这部剧的初衷。”崔巍说,“我们展现人类文化遗产现实命运的思考,宣传与保护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运河,同时也提醒自己反思生活。法国拥有世界上第一条被列入人类文化遗产的米迪运河,我深信这些内在的脉络,能将我们与世界相连。”


钱江晚报 文娱·新闻 a0014 台上邀约“加入我们”,台下呼应热烈 2017-06-30 4466866 2 2017年06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