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舞美最高奖前晚颁出
话剧《美好的一天》等作品斩获2金2银
当时只觉得它美
原来它有这么好
本报记者 马黎
左图:《美好的一天》杭州演出现场。 |
7月5日晚,在第四届世界舞台美术展(后面简称WSD)的颁奖典礼上,来自中国的舞美师斩获2金2银。
在舞台美术领域,WSD和布拉格演出设计与空间四年展,代表了全球最高水平。在这一届WSD参展的180件作品中,中国大陆共有12位专业设计师和3位新兴设计师入围。
其中,获得演出设计银奖的谭泽恩《美好的一天》,杭州观众或许对它很熟悉了。
今年3月,这部戏在西溪天堂艺术中心连演3场。19位演员都是生活在杭州的普通人,没有从事过任何跟戏剧有关的工作,他们在一个半小时里,讲自己的故事给你听。
先从获得投影新媒体设计金奖的王之纲的《卢克索神庙演出》说起。
这位舞美师曾担任过鹿晗全球巡回演唱会的多媒体影像总设计师,也是我们很熟悉的话剧《推拿》、《活着》的多媒体总设计师。他为《卢克索神庙演出》设计的光影,再次赋予这些站立了四千年沉默不语的石柱阵列以久违的活力,构建起建筑体与影像之间的化学反应。
而另一位服装设计金奖获得者秦文宝的《绣球记》,是我们熟悉的越剧。这一剧目设计是当代中国水墨艺术在中国戏曲服装设计中的实验性创作,秦文宝运用了水墨、刺绣、数字影像(发光纤维、LED等)与表演服装进行相结合。
当晚颁奖现场,秦文宝托了同伴代领,因为布展一结束,他就回意大利继续访学课程了。
再说到获得灯光设计银奖的周正平的《牡丹亭》。
周正平是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一级舞美设计,有“灯光诗人”之称,曾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灯光设计,《西厢记》、《陆游与唐琬》都出自他之手。此外,我们熟悉的田沁鑫的《生死场》也是他设计的。
这个版本的《牡丹亭》很有名(2014年北昆版),2015年曾拿过另一项国际大奖——2015布拉格四年展演出设计荣誉奖,刘杏林担任舞台美术设计。
这一次,它的灯光设计又拿下了另一项国际大奖。
周正平在昆剧《牡丹亭》的灯光设计中,融入了极简主义的流动写意,于时空中营造光语,化繁为简,白中着色,光色和谐,将灯光化为舞台上最富生命力的流动画面。
我们最后来讲讲谭泽恩《美好的一天》,此次获得演出设计银奖。
这是钱报记者非常爱的一部戏,导演是李建军。
今年3月,这部戏在西溪天堂艺术中心连演3场。19位生活在杭州的普通人,各种职业,各个年龄段,没有从事过任何跟戏剧有关的工作,他们在一个半小时里,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而观众手里有一只录音机,一副耳机。这个戏可以有几种观看方式——来回切换调频,听各种故事;选其中一位,一直听到底;摘下耳机,谁也不听,你仍然可以观看这个演出。
演出结束后,钱报记者曾对谭泽恩做过一个采访,他作了一些解读。
“这个作品的创作过程异常艰难,是我20多年以来最难的一次,主要在于两点。第一,这个演出不像其他戏剧作品,没有谁去扮演谁,不用去描述另一个时间和空间,它就是此时此地面对观众的19个‘自己’,戏剧艺术的‘假定性’规则不通行了;第二,怎么解决十几个人同时在舞台上讲述的技术性难题?这个创意构思(指音频发射和选择收听装置)就同时提供了上述两个问题的解决之道。”
在《美好的一天》的演出中,声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情感发生体。舞台上,有水壶烧开水后发出的嚣叫声,还有演出最后的烟花爆竹声,越来越响,甚至淹没了台上的讲述。当时,在场的钱报记者觉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谭泽恩透露,一开始,在他的直觉下,甚至想用两个二踢脚。它既像一声断喝,又像是一种赞美。而对于音频的内容,首先是一种节奏的需要,同时可以求得形式的张力。
在谭泽恩看来,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再像之前那样,仅仅是给演出提供一个视觉载体,而是直接从构思中生发出整个演出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