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7版:财经·新闻

滴滴业务海外全面布局,中企出海迎新拐点

  本报讯 “中国互联网企业不应该把自己局限于中国市场,可以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建立全球化平台。”在两年前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讲这句话时,大约没想到,18个月后,滴滴建立的跨境出行合作网络已触达北美、东南亚、南亚、南美1000多个城市,超过60%的世界人口。

  过去的大半个月,滴滴密集宣布国际化进展:联合领投东南亚出行平台Grab,先后宣布与欧洲出行公司Taxify、中东北非出行公司Careem进行覆盖资本和业务范畴的战略合作。

  半月3个猛料

  走出去一国又一国

  7月24日,滴滴出行宣布联合领投东南亚出行和支付平台Grab的新一轮融资,预计总额达到25亿美元,是东南亚地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单轮融资;8月1日,滴滴与欧洲出行企业Taxify达成战略合作,滴滴将通过投资和智能交通技术研发等方面与其协作;8月8日,滴滴宣布与中东北非出行企业Careem达成战略伙伴关系,将对其进行投资,还将在智能交通技术、产品开发和运营等方面展开合作。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滴滴出行第一次投资Grab。2015年滴滴首次投资Grab,是“走出去”的第一站。

  据了解, Grab在本地发展迅速,然而,随着优步进入东南亚,Grab受到极大压力。2015年滴滴首次投资Grab后,即在技术、产品、运营、业务规划等领域展开合作如今,Grab在近7亿人口的地区市场提供专快车、顺风车、摩托车、出租车和拼车等服务,在出租车打车市场占有95%的份额,私家车打车市场占有71%的份额;已经成为运营着东南亚最大的移动交通网络。

  占据技术高点

  走出去步入4.0时代

  谈到“国际化”,最早探路的中国企业主要为海尔、TCL等老牌制造企业,彼时主要切入点是填补海外的“缝隙市场”。

  进入2000年, IT企业成为“出海2.0”时代的领军者。此时的海外策略是通过收购、并购实物资产,站上国际舞台。

  到了2010年前后,随着中国金融行业的快速复苏,金融投资企业通过在全球进行资产配置的方式,拉开了“出海3.0”时代的序幕。

  当下的互联网企业则进入“出海4.0”时代。不仅限于简单产品输出,更大的意义在于把中国这个全球最具挑战性的市场淬炼的经验,带到其他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落地生根。它的优势在于能够大大缩短出海周期。

  滴滴不是第一个走出去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但其方式却是当前最有代表性之一。

  在全球化道路上,滴滴采取的方式是通过占据技术高点,实现了业务与资本在海外的全面布局。通过入股或战略合作的方式,输出技术经验,进而与当地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一个出行网络,将服务覆盖到全球范围。

  对滴滴来说, 正致力于通过多元化的投资合作推动交通技术与产品创新,建设开放、可持续的全球出行新生态。

  本报记者 陈婕


钱江晚报 财经·新闻 a0007 滴滴业务海外全面布局,中企出海迎新拐点 2017-08-21 4837706 2 2017年08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