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b0006版:24·教育

从字里行间走来 吴隽煊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高二11班

  他说:好久不见。

  我说:见字如面。

  他说:你好,陌生的同学。

  我说:你好,熟悉的同学。

  ……

  那天我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抽出书架中的那本书。

  手还没收回,那一抹鲜亮的颜色忽然映入眼帘,那是一位穿着校服的学长,在书架的另一头静静地读着一本书,时不时翻着页,眼角流露出笑意。校服上橙色的条纹总是格外引人注目,像是阳光的影子。

  我很熟悉这身影,他是图书馆最忠实的粉丝,我借书时他在窗边静静地看书,我还书时他依旧在窗边静静地看。他每天吃完午饭就来到图书馆,直到校外教堂里的钟声敲响时他才离去。阳光不一定每天都光顾图书馆,但他一定日日来此。

  曾借过图书馆里一本很少有人问津的书,虽然出版了好几年,书的封皮依然光亮,内页也依旧平整如新。

  每天从它身旁经过的人不计其数,却很少有人驻足欣赏。似乎冥冥中有一缕丝线,一不小心便牵住了我。

  翻开书页,阳光静静地铺在纸张上,每个字符渐渐地都开始有了温度,心中正暗暗思忖着:“确实是本美妙的诗集,多温暖的下午啊”,顺手翻开了新的一页,却发现书中躺着一枚书签:

  “三月初九,阴。阳光和诗集都很孤独吧。”

  字不秀气,却也不潦草,使我好奇这究竟出自一位少年或是少女之手。好奇心驱使我望向窗外,钟声正敲着第十二下,那熟悉又陌生的少年不紧不慢地夹着课本从窗外经过,眉宇间透着文质彬彬。我十分愿意相信,这字迹是出自这样一个英俊的少年之手。

  “四月十五,晴。陷在阳光里的花朵,没有枯萎的理由。”

  就这样鬼使神差,我拿起铅笔刷刷地写下。抬起头看看窗外,阳光仍然是如此明媚,我合上手掌,希望拢一片藏在书里,让书签里的人不会因为阴天而孤独。

  又是一个阴雨天,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没有间断过,我忽而想起他,他是否在雨中歇斯底里地狂奔?又或者是靠着窗户静静地聆听着雨声?随手拎起身边的雨伞,小跑去图书馆,像是在为一次相逢而狂奔。

  触及到书的封面时,我隐约觉得有另一片手心的温度沿着自己的掌心在蔓延。但是我望向四周,偌大的图书馆只有零零星星几个人在自习,我安慰自己道,也许是我的错觉,他是不可能在傍晚来图书馆的。

  “四月二十,晴。一个陷在光明里的人,连悲伤也没有理由。”

  字迹比起之前有些许凌乱,也许是他忽然想起要上课,匆匆忙忙落的笔,但这至少说明确实有那么一个人,从这本书中慢慢向我走来。我无法勾勒出他的轮廓,也不知道他来自哪个班,但我隐约觉得,是那个少年无他,因为这字迹有他笑起来的模样,他嘴角的弧度和字的弧度不谋而合。

  这本诗集不再孤独,因为有两个人来与它交谈,也许是在晨曦微醺的清晨,也许是大雨滂沱的午后,也许是月明星稀的夜晚。书里我们都因为一枚书签而熟悉对方,但又感到陌生;书中我们遇故知,但又是萍水相逢。慢慢地,我能描摹出他的神态,他合上书时的动作,他放回书时的温柔……我坚定地相信,他至少是恁般模样。

  转眼六月,夏日已至,聒噪的蝉鸣声和带着阳光的汗水味儿开始充斥,一波又一波的热浪也把我推向图书馆,寻找书本带来的宁静与心安。可这一次,再找不到那张书签,那张写满密密麻麻字的书签,那张属于我和他的书签。心下一惊,有些着了魔似的翻着,终究没有找到。

  忽而最后一页的小字——那再熟悉不过的小字映入眼帘。

  “毕业了,书签请君予我留念。

  陷在阳光里的花朵,没有枯萎的理由。

  陷在光明里的人,连悲伤也没有理由。”

  字里行间都带着阳光的味道,那一定是他的气息……

  我猛地回头,他好像不在那扇窗边了。

  阳光斜斜地透过窗户洒进来,一如他校服上的橙色条纹,那么明媚。


钱江晚报 24·教育 b0006 从字里行间走来 吴隽煊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高二11班 2017-09-28 钱江晚报2017-09-2800011 2 2017年09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