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b0007版:悠游

文章导航

双河洞人老让

结束探洞,老让要理装备、写笔记。吕之遥 摄
这天,老让准备探一个新洞。吕之遥 摄
建设中的“中国天眼”。
建成后的“中国天眼”。

  上接B6版

双河洞人老让

  贵州是山地公园,也是洞穴王国,大到龙宫、织金洞,小到哪些叫不出名的山坳地缝,地下秘境不胜枚举。在贵州双河洞景区,法国人让·波塔西因为探洞,留在了这里。村里人喊他“老让”。

  老让

  我们兜兜转转走了不少山路,抵达了藏在群山幽谷的双河客栈度假村,这里由保存完好的老民居改建而成,颇显古朴之风。老让住的地方,就在挨着度假村的一户当地村民家里。

  我们来时差不多是晚上7点,老让正在阳台上,把一捆捆的尼龙绳收进麻袋。

  他个子不高,一头卷发,穿着一件朴素的白色背心,眼睛深邃,鼻梁宽挺,额头纹很深。借着仓库透出的灯光,眼前的老让,与我记忆中的印象形成了重叠——2015年,记者曾在浙江衢州的一次绳索救援交流会上和他有过一面之缘。

  当时,这个50多岁的男人,向十余家国内顶尖的户外组织、陆地搜救队演示了精炼纯熟的单绳上升下降技术,令人印象深刻。

  “他总是早上6点半左右出门,晚上七八点回家,平时很忙呐,偶尔才会来我这儿买几瓶可乐。”65岁的王治富是老让的房东,经营着一家杂货店。

  大年三十那天,王治富把独自留在楼上的老让叫到家里,和大家一起吃顿热乎乎的团圆饭。“他喜欢吃酱肉和豆腐,可就是不喝酒,劝也没用。”一向酒风豪爽的双河村,住进了这样一个“不解风情”的老外,王治富觉得很有趣。

  雪莲

  85后北京女孩雪莲是老让的得力拍档。

  在雪莲看来,探洞就像是在占卜洞穴:“比方说根据水流的痕迹,我们推测左侧的分路会通向暗河,等走到分路尽头,却会发现一无所获。”每一天,他们都在试图理清各个扑所迷离的洞穴之间的关系。

  期间也会偶尔发生意外。“那老家伙曾经在探寻地下河时不小心翻了船,装备全掉到了水底,他很懊恼地跑回来,带上潜水用具把装备都捞了起来,特别是那几节电池。”双河洞的地下河网繁多,一部分还是地表河流的直接水源,如果把电池或垃圾留在洞内,对水资源会形成不小的破坏。在这点上,奉行环保主义的老让和雪莲都不马虎。

  听说第二天她也会和老让一起去探索新洞,记者征求雪莲能否连同捎上我们。她爽快地答应了:“只有一点请求,希望在我和老让准备下洞时不要打扰,我们需要专心梳理一遍装备和道具,漏掉一样都会很麻烦。”

  双河洞

  双河洞顶着两项桂冠:国家地质公园、亚洲第一长洞。

  它是一个庞大的洞系,成百上千的洞穴如同迷宫一般分布在延绵大山的深处。老让主要研究的是洞系勘探。16年前,他带领一支由6名法国洞穴专家组成的洞穴探险队来到绥阳,第一次探索双河洞。期间,他们还探索了与之相关的麻黄洞和罩子洞,并在当时绘制出了2公里的洞穴测量图。

  截至目前,老让已在双河洞一带探明了超过200.427公里的洞系。一辆以80公里/小时匀速行驶的汽车,走完全程至少也需要2.5个小时。

  北京姑娘是如何搭档法国探洞专家深入地心的?游客到双河洞也能探索地平线下的秘密吗?观看探洞视频,扫描版面二维码。 叶晨

“山猴子”与返乡人

  秋收的意味已浓,家住贵州平塘克度镇的杨天信在自己经营的轮胎店里,端着盛着浓茶的大保温杯坐在门口,看着镇上的熙来人往。

  自去年9月25日“中国天眼”落成启用,想要一睹这座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的游客络绎不绝;最近,“中国天眼”又发现两颗新脉冲星,这让科技迷们愈加兴奋,来的人也就更多了。

  “山猴子”杨天信

  1997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筹备在平塘县克度镇为“中国天眼”项目选址,经过科研人员与测量单位的实地探访,大窝凼成为了符合射电望远镜建设的众多严苛条件的落脚地。结合地势考虑,科研人员需要为这口“大天锅”找一个排水处。

  科研人员找到了居住在大窝凼的村民杨天信做向导。“科研队说,他们打算在这儿建一口‘天锅’,会比世界上任何一座射电望远镜都要大、要灵敏。有一回,他们还聊到了美国的那架阿雷西博望远镜,说它附近的小镇最初只有6万多人口,但落成后每年光是去当地天文台参观的游客就有十来万人。”

  杨天信暗暗记下了科研队员的“预言”,他相信,等到中国人这口的‘大天锅’落成后,克度镇肯定也会更加兴旺。

  2011年3月,“天眼”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杨天信也与家人从大窝凼搬了出来。

  他用积蓄办起了一家轮胎店,专门为往来于此的商旅车辆提供服务。这是他被“天眼”改变了的营生。

  “黔渝酒店”杨姐

  2012年,杨姐结束了在广东、浙江的打工,返回家乡,接着在克度镇上开起了一家售卖餐饮设备的店铺。

  “中国天眼”落成后,为了辅助当地旅游业的开发,克度镇乃至整个平塘县开始大规模修建旅游公路与大型酒店,一家家施工单位开始奔赴小镇。“有一天,有家施工单位的采购突然找上门来,说是想买煮饭的大锅。我给他推荐了好几款,他都嫌小,嚷嚷着‘一只大电饭煲怎么够用’。”在外学习营销多年的杨姐敏锐地嗅到了其中的商机。随即,她从重庆挖来厨师,投资20多万元,办起一家镇上罕见的大型餐厅。

  去年12月,她的“黔渝酒店”开张了。“黔渝酒店”外立面装饰颇有几分布依族的民族风情,里头的17间客房虽然谈不上特别精致,但也弄得整洁亮堂。驻店经理说,今年以来酒店月平均入住率基本都在80%以上。

  当地旅游部门数据显示,目前专程前来观看“中国天眼”的游客每月就有6万人次左右。“现在来的多是游客或者旅游投资商,从餐饮到开客栈,我们都是沾了‘中国天眼’的光哩。”

  国内最“静默”的景区

  为了保证射电望远镜的运行正常,距“中国天眼”观景台5公里的范围必须划入旅游项目开发的红线。

  该区域屏蔽所有移动通信信号,被称为“静默区”。因此,游客须在天文小镇的景区服务中心内存放手机、数码相机等一切带有通信信号的设备,然后换乘景区的观光巴士前往观景台。

  游客登高观景之前,还需经历一道安检,以确保没有携带电子设备入场。在这里工作人员撰写报告都是手写的。一边是当今世界上最精密、最尖端的利器,另一边这里的人却远离网络,用最传统的方式记录下一天的要事。这样的搭配颇让人感到奇妙。 叶晨


钱江晚报 悠游 b0007 双河洞人老让 2017-10-31 钱江晚报2017-10-3100007;5484998;5485422;钱江晚报2017-10-3100008;5484987;5484989;5484980;5484981 2 2017年10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