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就闯入了千年古村!
桐庐这些地方很有故事
来源:桐庐发布
因境内“阆仙洞”而名。据章氏家谱记载,南北朝(420—589)前,章姓祖先即居此地繁衍成村,称“阆里”。民国《桐庐县志》载“阆仙洞,在县东北二十里高山北麓。相传昔为仙人所居。”雅称阆苑,并以之名村。 |
地处毕浦溪(原名毕源溪)入分水江处,故名。俗称浦头。据《皇甫氏宗谱》记载,毕浦开村于唐朝,距今有一千多年历史。地处水陆交通要道,民国分水县在此设分水二区,昔分水东部最大集镇。元、明之际属安定乡。民国二十四年(1935)属永安镇。2004年,行政村区划调整,由原毕浦村、糁源村合并为毕浦村。 |
昔村有古木被雷电击折,中有美石如斗印,黄璨四溢,因名璜瑮树。明朝宣德四年(1430)已建村落。村中尚文习武,得一榜二举,相继又出七名武贡生,因誉称鸿儒里,别名璜栗树。1949年为乡第一行政村。2004年村规模调整后,由原大山塆、鸿儒合并为鸿儒村。 |
地名是基本的社会公共信息,它不仅定位着空间,更承载着文化,是了解当地风情民俗的重要窗口和传承历史文化的有效凭据。我县的众多老地名就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脉络信息,体现了桐庐悠久的文化传承。
日前,通过专家评审,阆苑村、母岭村、珠山村、毕浦村、珠村、鸿儒村、西庄村、窄溪村、石阜村、陇西村等10个地名,正式被录入桐庐县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意味着这些地名今后不能随意更改。
保护好这些地名,就是让文化有立足点,让乡愁有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