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m0001版:桐庐生活

桐庐县小源村借力治水
打造水秀民富特色生态村

  近年来,分水镇小源村以“五水共治”为契机,打好“拆、治、归”转型升级组合拳,在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的同时,用好“水、景、物”三资源,构建治水产业链、生态链、经济链,解决了“就业、民生、村收”三难题,完美蜕变为山清水秀民富的旅游示范村,让百姓切实享受到了治水带来的生态提升、红利释放。

  念好“拆、治、归”三字经

  实现产业生态化

  拆除养殖场,拆出发展新空间。2014年以前,小源村是远近闻名的养猪专业村,全村共208家养殖场,其中9家规模养殖场沿水库分布,大量废水直排库区被当地人称为“九龙戏水”。2014年“五水共治”号角吹响,小源村抓住契机,迅速开启了一场大清理运动,投入200余万元关停所有养殖场,减少生猪养殖2万余头,拆除养殖棚舍3.2万平方米。

  治理水环境,治绿山水美家园。小源村于2011年全面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投入256万元建设11个污水池,纳管农户2121人,受益率达95%;2013年启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资源化利用工程,投入30余万元建设一座太阳能垃圾分类处理房,购置1508个分类垃圾桶,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实现“垃圾减量,资源再利用”;2014-2015年实施小源溪流域治理,投入500余万元完成5.3公里河道加宽、堤岸加固等。结合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该村彻底改变了“里弄脏、溪水臭”的情况,目前村庄环境整洁,村内库区及河道水质均达到Ⅱ类以上。三是归来“乡愁客”,归投优质好项目。治水引来“金凤凰”,2015年,在外经商多年的村民孟宪有被治理后的小源村吸引,看中了这块生态福地,成立桐庐农乡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入3500余万元创建了集吃、住、游、乐、养为一体的珊瑚岭乡村度假景区。

  用好“水、景、物”三资源

  助推生态产业化

  秀水先享,打造嬉水乐园。依水而美,因水而兴,以松田畈水库充足优质的水资源为依托,小源村开发出儿童戏水池、户外垂钓区、亲子水上乐园等嬉水区块,丰富游艇观光、竹筏比赛等亲子或团体项目。

  美景为本,建设休闲基地。以珊瑚岭青山环绕、碧波荡漾的山水美景为基础,小源村在水库周边打造了58间独具特色的民宿,既有乡村酒店式的公寓民宿,又有童话般的彩色木屋,更有隐居归林般的连体山墅;建设可容纳200人的纯绿色生态餐厅和5000余平米的户外拓展基地等相关配套设施,让游客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三是稀物成品,开发八大园区。将珊瑚岭景区的旅游效益不断延伸,以中草药、菊花、白茶、高山水果、菌菇等特色稀有物种为对象,培养精品园区,共开发养生中草药园、无土栽培菜园、四季精品菊园、台湾高山果园、安吉白茶园区、秀珍菌菇园区、清水养殖园区和亲子体验园区八大园区,结合珊瑚岭景区形成“一景八园”的旅游大格局。

  解好“就业、民生、村收”三难题

  构建经济生态链

  破解村民就业难题。治水带动了小源村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目前共吸纳300余位村民在本村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其中常年在“一景八园”工作的有160余人,从根本上解决了原养殖户的就业问题。

  提高村民人均收入。小源村自转型为“一景八园”的旅游示范村以来,年接待游客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500万元,人均收入由治水前不足2万元提升至如今的4万元,是“两山”转化理论的生动实践。

  壮大集体经济水平。小源村属偏远山区,原不仅是生猪养殖的重灾区,且村集体经济基本为零,农民人均纯收入远低于全镇平均水平。2016年以来,村两委不断完善旅游公共基础建设,以资源要素按20%比例入股,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大提升,预计2017年增收50余万元。

  今年以来,桐庐县以创建五水共治成果“先行先享”示范区为主要任务,以河道水质提升和小微水体整治及生态化修复为重要抓手,计划打造天然浴场、邻里中心、嬉水乐园、水产养殖示范中心及最美渔牧农庄等五大类精品示范点共108个,目前已建成53个。下一步桐庐县将继续推进精品示范点的打造和推广,并以小源村的完美蜕变和成功转型为引领,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结合全域旅游发展,形成“一村一点位、一镇一韵味、一区一特色”的五水共治成果“先行先享”示范格局。同时通过治水转型释放生态红利,巩固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钱江晚报 桐庐生活 m0001 桐庐县小源村借力治水
打造水秀民富特色生态村
2017-11-10 钱江晚报2017-11-1000021;钱江晚报2017-11-1000023;钱江晚报2017-11-1000022 2 2017年11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