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眸,畅叙浅予艺术兼众美
桐庐县纪念叶浅予诞辰110周年活动
方向东
今年是叶浅予诞辰110 周年,为弘扬叶浅予“生活上知足常乐,艺术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打造“叶浅予文化”品牌,11月11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和桐庐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纪念叶浅予诞辰110 周年——‘潇洒桐庐’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在叶浅予的家乡桐庐开幕。
叶浅予是桐庐籍国画大师,从事国画教育,以舞蹈、戏剧人物为主的国画创作,是中国漫画和生活速写的奠基人。
桐庐是黄公望创作《富春山居图》作品的实景地,是叶浅予的故乡,是李可染的名画《家家都在画屏中》的创作地。近年来,桐庐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称得上“形神兼备魅力之城”。
桐庐自然生态一流,文化积淀深厚,千百年来中医药文化、隐逸文化、诗词文化绵延发展,李白、苏轼、范仲淹、黄公望等文人墨客慕名而来、流连忘返,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吴冠中等画坛泰斗来此写生创作,更孕育了桐庐籍著名画家叶浅予先生。“先生以‘生活上知足常乐、艺术上自强不息’为座右铭,堪称‘中国画坛一代宗师’,对家乡的拳拳赤子之心和无私奉献精神,是桐庐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纪念活动上,县委书记朱华代表县四套班子领导向与会嘉宾致辞中如是说。
活动中,叶浅予先生家属代表叶明明讲话,并向叶浅予艺术馆捐赠了叶老生前常用印、文具、画册。中国美协和我县签订了“潇洒桐庐”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助推桐庐书画文化发展,深度打造“潇洒桐庐”书画品牌。
链接
叶浅予诞辰110周年之际,再与你同忆先生的那些事儿,今刊发董利荣《叶浅予与故乡的茶》一文(节选),以飨读者。
叶浅予与故乡的茶(节选)
今年是中国美术界一代宗师叶浅予先生诞辰110周年。叶浅予(1907-1995),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二-七届委员。他是故乡桐庐的骄傲。
叶浅予尽管年方十八就离开桐庐,但他对故乡始终满怀深情。他不仅深爱桐庐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也深爱桐庐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当然包括故乡的茶。
叶浅予笔下的茶事茶人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叶浅予先生历时数年完成《富春山居新图》山水长卷之后,另一个愿望在他脑海里强烈形成,那就是“发愿要画富春江两岸的人物图像,使风土人情,两尽其美”。于是,1985年秋和1986年春,叶浅予两次从北京回故乡桐庐,深入乡村采风,搜集形象资料。桐庐作为自古有名的产茶地,与茶有关的人物作为叶老创作对象自然在情理之中。
叶浅予先生完成于1990年5月的《富春人物画谱》中有4幅反映茶事茶人的速写作品,是画得最多的题材。这4幅画分别是:《采茶女》《清明前后茶山闹》《品茶专家》和《雨水摘 清明采 新茶上市沿街卖》,而且每一幅都画得生动可人。不仅如此,他还在《特等县农业劳模》一幅中画着一位老劳模与一位戴眼镜的干部模样的中年人在小方桌旁亲切交谈的场景。画面上远处是农舍田地,桌下鸡狗绕膝,而桌上画的就是一把热水瓶、两只茶杯。
除了画以外,叶浅予还为采茶姑娘写了一诗一文。他晚年曾写有一组散文《故乡近事》,其中第二篇题目就是“采茶姑娘”,论叙在家乡向导的陪同下他赴桐庐与浦江交界的马岭采风的情景。文中写道:
车经七里泷电站跨江大坝,转入芦茨乡山沟,一路云雾掩映,山峰时隐时现,大小瀑布冲刷公路,盖几天来大雨,山水汇集,奔泻而下,一幅幅活的山水画,在眼前飞驰而过,不觉心旷神怡。此时忽又发现那农舍背后走岀一群姑娘,花色衫裤,手挽腰篮,正在注视我们这群陌生人。老农说,她们是岭那边过来采茶叶的,正回家呢。我们告别老人,登车驰上岭口,等候她们从小路走来,准备捕捉第二批形象。”(《叶浅予散文》第378页,花城出版社1998年7月版)
接着,叶老记录了他与这群姑娘的有趣对话。“对话结束,姑娘们走上山路,将要转过去的时候,向我们挥手告别。此时我脑子里已经出现了一幅富有诗意的图画,这群快乐活泼的姑娘,不是《富春人物画谱》最好的题材吗?”(《叶浅予散文》第379页)
为记录这场巧遇,叶浅予作诗一首《采茶姑》,并将其写成书法作品,全诗如下:
马岭峰峦飞云雾,
云间飘浮花衫裤。
飘向梓州茶山坞,
姑妈迎来采茶姑。
头茶采毕登山路,
返回浦江石宅铺。
一路欢笑一路歌,
歌声飘失在云雾。
我们今天得感谢当年采风的随行人员,还用相机记录下叶浅予与采茶姑娘交谈的场景(不像现在是举手之劳),让叶浅予深入生活的这一幕永远定格在人们心中。
叶浅予热爱故乡的茶
叶浅予先生之所以如此热衷于画茶、写茶,原因就在于他热爱故乡的茶,喜爱喝故乡的茶,希望故乡桐庐的茶产业茶文化兴旺发达。
这一点除了他用画作和诗文表达之外,多位叶老生前亲朋好友在回忆文章中的描述与介绍也可以佐证。
叶浅予的女儿叶明明在《父亲的故乡情》一文中深情地写道:“故乡啊,又见到你那清澈的富春江水,那满山的青翠竹林、山花美景;那声声马达、新厂新房,更有那亲切悦耳的乡音,这一切都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一次次涌动要把家乡的风光描入画卷中去的激情。经历了四年往返,三易其稿,最后终于完成了《富春山居新图》的长卷。在那长达6.6米的画卷中,让我们观赏到蜿蜒的富春江水,曲曲弯弯、忽隐忽现,穿流在起伏的山峦、村落、小桥、古塔、电厂、公路之间;又从那画卷的四季景色中看到家乡人民釆茶、收割、肩挑、车运、打鱼、捕猎等劳动场面,真是一幅集时间、空间为一体的家乡风光写真图啊!”(《叶浅予与故乡桐庐》第58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11月版)在叶明明眼中,“采茶”是《富春山居新图》这幅山水画长卷中最主要的人文风情。
桐庐县政协原主席李锡元曾多次接待叶浅予,他在《情系故土——追念叶浅予先生》一文中写道:“1992年,叶老要我们陪他第三次去新合乡。这次,他一定要看新合的‘雪水云绿’茶叶产地”。(《叶浅予与故乡桐庐》第67页)由此可见,叶浅予对家乡的茶产业发展是多么关心。
叶浅予晚年在桐君山麓的富春画苑除读书画画外,就是接待各地好友来访。他总是以家乡的茶叶招待客人,清茶一杯,谈兴却浓。一张叶浅予和著名画家、浙江画院首任院长陆俨少在富春画院门口会谈的照片大概是这一情形的缩影。照片中二老相对坐在藤椅上,他们面前的圆型茶几上是两只青瓷茶杯。
如今,叶浅予先生离开我们已二十余年了,他与故乡桐庐的不解之缘更是存续百又十年。然而,叶浅予“生活上知足常乐,艺术上自强不息”的人品艺德和他与故乡的深厚情缘,宛若一杯清茶,值得我们久久品味。
(董利荣,桐庐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