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数字报纸


a0005版:杭州新闻·民生

小小串珠店里
有一群特殊的小伙伴

他们在这里学习讨价还价,学习与人打交道

玫红色的小花好看又好卖。

  杭州留下老街,也是条传统卖古玩的街。今年春天,这里的七号摊位换了主人,卖的东西和古玩浑然不搭,都是一些手工小东西,最多的就是各种串珠作品,大大小小的比如小牛、金鱼、钱包、纸巾盒、香袋等等,价格从200多到10元不等。

  看着商品没什么惊艳的原创感,但是守店人和手工制品背后的故事却让人温暖。

  这个2平方米小店面的主人是留下街道工疗站。工疗站里的很多人因为智力等原因,没有接触社会的机会。

  这个小小的店面,从今年3月5日起由留下街道给工疗站无偿使用。虽然每天仅营业2个小时,但在9个多月的时间里,这个小店,成了工疗员融入社会的入口。

  花花、阿兆、小陈三位“小老板”,守着小店的买卖,学会了讨价还价,也学会了成本和利润到底是怎么回事,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和人打交道。

  不主动推销的老板和伙计

  “这个十元钱,大的价格高一点,有四十的,五十的。”当天的老板是38岁的花花和37岁的阿兆,看着有顾客上门,他们停下了手头正在穿的珠子,主动介绍起来。

  和一般的“老板”不同,他们不会主动介绍每种商品的价格。只有当你拿起一样东西问的时候,他们会报价,“餐巾盒50元”,“笔筒40元。”,“这个餐巾盒,做做要三四天呢。”

  如果你再试着杀杀价,“这个10元的小钱包,能不能便宜点?”

  花花和阿兆,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不可以的。”立刻高了八度的嗓门,有时候会吓人一跳。

  站在一边观察的工疗站工作人员林虹笑着解释,应对讨价还价,其实是这几位小老板正在学的技能。

  “他们没什么成本概念的,珠子都是工疗站提供的,有的时候仅仅亏的是手工钱。”林虹说,几位小老板只要能卖掉东西,收回钱就很高兴了,“每天他们回工疗站,大家都会问生意如何。如果卖得多,所有站里的人都会很高兴,反之,大家也会有点沮丧。”工疗站的站长杨贵霞说,串珠原材料一公斤要二三十元钱,串珠的塑料线其实很伤手,做这个手工,手指尖往往开裂。

  这里的产品,其实基本上就是卖了一个手工价,拇指大的小蝴蝶、小草莓10元一个。一个人耗时两天才能完成的小牛摆件25元,需要大家合作的“招财树”是店里的镇店之宝,开价300元。

  说到这个镇店之宝,林虹也心疼了: “最便宜的时候,他们卖过180元一个,要不是要他们学习做生意是件落子无悔的事,我们都想追回来。”

  但是当那180元拿回工疗站时,所有的工疗员都很高兴,觉得做了一笔大买卖,赶紧再找珠子做下一棵“招财树”,“他们的成就感特别单纯,我们真不忍心告诉他们,做生意要算成本的,有些价格不能卖。”杨站长说。

  找到畅销款式,培养老客户

  小店的生意注定不会很兴旺,平常日子多的一天能卖近百元,清淡的时候连一件也卖不出去。但是这家特殊的小店也慢慢积累了自己的“老客户”。

  住在附近的居民邢姐就是其中一位。

  她常常来定制:“会响的空心球呀,小兔子的铅笔筒呀,送给小朋友最好了,纯手工的,很别致。过六一的时候,还能按照小朋友的生肖、喜欢的颜色定做呢。”

  与此同时,几位老板还忙着低头做串珠。手冷不冷?花花说:“不冷。”站长让花花赶紧涂点护手霜时,花花很认真地回答:“涂了霜,手抓不着珠子。”

  阿兆补来一句:“我们店的第一个圣诞节要到了,生意会旺,要多做点。”

  杨站长说,工疗站的工疗员很多家里条件都宽裕。他们有些人在工疗站做串珠也做了六七年了,但因为身份特殊没机会接触社会,也没有机会认识到他们的作品能受到大家的喜欢,“这样一个小窗口,让他们都很有成就感”。


钱江晚报 杭州新闻·民生 a0005 小小串珠店里
有一群特殊的小伙伴
2017-12-12 6025868 2 2017年12月12日 星期二